推薦閱讀

「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銀行帳戶裡的錢,你不是你開的車,你不是你衣櫃裡的衣服。」《鬥陣俱樂部》(Fight Club),1999

這句話像一面鏡子,讓我開始質疑自己究竟是誰,什麼才是我生命中真正重要的東西。電影《鬥陣俱樂部》並不是我人生中的拯救者,也不是什麼激勵人心的勵志故事,它更像是一場心靈的風暴,攪動著我對現代生活的迷惘與不安。這部片不是在告訴你該怎麼做,而是在逼你面對自己從未想過的陰暗面,那些藏在表面背後的空虛與壓抑。

「別讓別人決定你是誰,記得,你自己才是唯一能定義你的人。」——《瘋狂亞洲富豪》(Crazy Rich Asians),2018

我第一次看《瘋狂亞洲富豪》是在一個再平常不過的晚上,那時候的我,剛結束一段關係,也剛從一份讓我疲憊不堪的工作離開。心情是混亂的、低落的,甚至有點麻木。打開這部電影,只是因為朋友說「你一定會喜歡」,我也沒多想,純粹想找點東西來填滿晚上的空白。但沒想到,電影的一句話卻像利刃一般,劃開我內心多年來習慣隱藏的東西——那種對「被接受」的渴望,那種為了「不讓人失望」而放棄自我選擇的委屈。

「我們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但我們可以選擇,在這一刻,用愛去擁抱彼此。」—《媽媽咪呀!》(Mamma Mia!),2008

《媽媽咪呀!》這部電影,在別人眼中或許只是一部輕鬆愉快的音樂劇改編片,背景在一座美麗得近乎夢幻的希臘小島,配樂是耳熟能詳的ABBA經典金曲,劇情則圍繞著一場熱鬧又混亂的婚禮。有人覺得這是部歡樂到過頭的電影,也有人說這是現實的逃避。但我想說的是,它曾在我心裡最混亂、最害怕、也最想逃的時候,為我打開了一扇窗,讓陽光透進來,讓我發現,就算現實再荒謬,我還是可以選擇唱著歌走下去。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重擔,有時候承認它,反而讓人更輕鬆。」——《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2012

這句話深深觸動了我。它像一把溫柔的光,照進我內心那個總想要強裝堅強、壓抑痛苦的角落。生活從來不是只有光鮮亮麗的那面,悲傷和無助,往往比歡笑更真實,也更需要被看見。這部電影《悲慘世界》,不是我看過最華麗的史詩,也不是那種讓人心情澎湃到不行的英雄傳說,它更像是一面鏡子,映照出人性裡的掙扎與救贖,痛苦與希望。它教會我:面對自己不完美的過去,承認自己的軟弱,不是失敗,而是人活著的勇氣。

「你以為是你在救牠,其實是牠救了你。」——《心靈捕手》(A Dog’s Journey),2019

今天想和你分享的這部電影《心靈捕手》(A Dog’s Journey),不是什麼翻轉命運的神片,也不是讓影評人驚呼連連的藝術作品。它是一部關於狗狗輪迴轉世,來到不同主人身邊陪伴成長的電影。就這樣,單純、直白、甚至有點老套。但有些電影,就是這樣,用最溫柔的方式,狠狠地戳進你最軟的那一塊地方。這不是我第一次看關於狗狗的電影,但卻是第一次,在觀影結束後,我靜靜地坐在椅子上,連哭都哭得很安靜,心裡只冒出一句話:我好像,終於能放過我自己了。

「我們總是用時間去證明,那些曾經以為過不去的日子,其實都能走過去。」《全面封鎖》(Lockdown),2021

這部電影《全面封鎖》並不是什麼賣座大片,也不是獲獎無數的藝術片,它是一部描繪疫情期間人們被封鎖、困在家中生活的寫實劇。劇情簡單,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起伏,甚至有些沉悶。但對我來說,它像是一面鏡子,反映出我那些無法言說的孤獨與掙扎,也提醒我那些被迫停下腳步時,我是如何和自己相處、又如何慢慢找到希望的。

「我有時候覺得自己像是被困在一面鏡子裡,看著那個陌生的自己卻無法觸碰。」——《黑天鵝》(Black Swan),2010

《黑天鵝》不是一部溫暖的電影,也沒有輕鬆的笑點,它是關於自我追尋和自我毀滅的深刻故事。對許多人來說,這樣的電影或許過於陰暗、壓抑,甚至令人難以親近。但對我而言,這部電影像一面鏡子,讓我看見了自己那些最脆弱、最隱秘的部分,也讓我開始更誠實地面對內心的恐懼與掙扎。

「有時候,逃避並不是軟弱,而是我們終於誠實地承認:這樣的生活,並不適合我們。」——《賭城大丈夫》(Last Vegas),2013

人生中總會有些時刻,讓我們感到疲憊、迷惘,甚至不知所措。那種心情像是在無邊黑暗中摸索,尋找一條出口,卻又害怕迎面而來的光會讓我們看見自己的脆弱。這樣的時刻,逃避有時並非軟弱,而是我們對自己的一份誠實。不是逃避責任,也不是逃避痛苦,而是誠實地承認,眼前的生活或許並不適合自己,我們需要暫時放下,重新呼吸。

「我們每個人都在尋找自己的存在意義,即使那條路充滿了迷惘與孤獨。」——《銀翼殺手2019》(Blade Runner 2049),2017

《銀翼殺手2019》這部電影,對許多人來說或許是一場科幻視覺盛宴,一部技術層面極具突破的未來主義作品。但對我而言,它更像是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心中那些無法言說的疑惑與掙扎。這不僅是關於機器人與人類的故事,更是關於身份、記憶、以及什麼才是真實人生的深刻思考。

「我們之所以迷戀那些老派的浪漫,不是因為它真實,而是因為我們在現實中,太久沒被好好對待了。」——《珍奧斯汀的戀愛教室》(Austenland),2013

說來可能有點羞恥,我人生中第一次感到「被理解」的時刻,竟然是因為一部浪漫喜劇電影。而這部電影,不是什麼深沉的文藝片,也不是什麼得獎的女性主義作品,而是一部被人笑說是「穿著宮廷服裝談戀愛的瘋狂cosplay」電影:《珍奧斯汀的戀愛教室》。

「他救了一條生命,就等於救了全世界。」——《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1993

我一直都不是那種會主動選擇戰爭電影來看的類型,特別是那種畫面灰濛濛的、講述歷史大事件的作品,總覺得太過沉重、太遙遠、太像教科書。但是《辛德勒的名單》是例外。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還年輕,二十出頭,對世界有一種自以為是的認識。那時的我,覺得自己知道什麼是「對的」,知道歷史的對錯,知道人性的光明與黑暗。直到這部電影像一記無聲的悶拳,狠狠敲在我心口上。

「音樂能讓我們忘記恐懼,也能讓我們記得自己是誰。」——《戰地琴人》(The Pianist),2002

每個人心裡或許都有一段被遺忘的旋律,一段曾經只屬於自己的樂章,在某個低谷或轉彎處,突然被喚醒,而你才發現,那不是誰的故事,那是你自己曾經的聲音。《戰地琴人》對我而言,就是這樣一部電影。不是一開始就震撼我、感動我,甚至在初看時,我對它的情節幾乎沒有多餘的感覺——它太平靜了,平靜得像深夜裡的一首鋼琴曲,無聲卻清晰。

「只是因為某人讓你心碎,並不代表他不夠好,只是他不適合你。」《戀夏500日》((500) Days of Summer),2009

《戀夏500日》((500) Days of Summer)是一部表面上談戀愛、實則談成長的電影。它沒有王子與公主的結局,沒有緊湊高潮的劇情轉折,甚至連「夏天」這個名字都只是個人的名字,並不象徵什麼季節的希望與燦爛。這部電影沒有試圖教會誰如何談戀愛,也沒有教人怎麼忘掉一段感情。它只是靜靜地說了一個故事,而那故事,也許就是你、我、或是我們都曾經經歷過的。

「有時候你會遇見一個人,他用一句話,動搖了你十年來深信不疑的價值觀,卻又讓你突然想起自己是誰。」《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1997

今天想和你分享的這部電影《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不是最新上映的大片,也不是那種特效炸裂、情節轉折不斷的爽片。它的畫面很樸實,節奏也不快,甚至整部片多數時候只是幾個人坐著對話。但它說出的話,卻像一顆沉甸甸的石頭,直接砸在人的心裡,讓人久久無法忘懷。

「真正的勇氣,不是從未恐懼,而是明知道會害怕,仍選擇站出來。」——《獅子王》(The Lion King),1994

有些電影,是你看一眼預告就知道會喜歡的;有些電影,是你被朋友拖去電影院看,卻意外哭得稀哩嘩啦。而還有一些電影,它們就像一塊石頭,靜靜躺在你童年的記憶深處,當你長大後無意間撿起,才赫然發現,那根本不是一塊普通的石頭,而是你走過生命某段路程的指南針。《獅子王》對我來說,就是這樣一部電影。

「不是每個人都注定會發光,但有人願意相信你能發光,這本身就足夠動人。」——《放牛班的春天》(Les Choristes),2004

那天看完《放牛班的春天》,我沒有立刻關上電視。坐在沙發上,耳邊還飄著那首《Vois sur ton chemin》的旋律,我突然想起國中音樂課的一張紙條。

「真正的快樂,不是找到一個完美的人,而是學會用不完美的自己去愛,也被不完美地愛著。」——《真愛每一天》(About Time),2013

今天想和你分享的這部電影《真愛每一天》(About Time),不是那種驚天動地的愛情巨作,也不是什麼氣勢磅礡的奇幻鉅片。它安安靜靜地講述一個男孩能夠穿越時間、重新活一次某些時光的故事。沒有爆炸場面,沒有愛恨糾葛到讓人痛哭流涕的劇情,它甚至平凡到你會懷疑:「這到底是一部電影,還是一篇人生備忘錄?」

「人生不是用來逃避的,而是用來勇敢跳下去的,就算會摔得滿身傷,也比永遠站在岸邊來得真實。」《白日夢冒險王》(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2013

今天想和你分享的這部電影《白日夢冒險王》(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不是什麼冷門的藝術片,也不是近年來最令人瘋狂追捧的現象級電影。它只是一部節奏不快、畫面乾淨、甚至有點像旅遊宣傳片的故事片。然而,在生命某些低潮期、無聲期、甚至是完全不知所措的日子裡,它卻如同一盞靜靜點亮的燈,在心裡某個角落,帶來柔和卻堅定的亮光。

「真正的愛,是放手,也是接納。」——《冰雪奇緣》(Frozen),2013

《冰雪奇緣》是一部你我可能都已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電影。它有耳熟能詳的主題曲,有讓人驚豔的魔法場景,也有迪士尼一貫的夢幻公式。但對我來說,《冰雪奇緣》真正打動我的,不是那一場場華麗的冰雪魔法,也不是那個終於找到真愛的浪漫結局,而是它藏在雪花底下、唱在歌聲背後的那一份情感:一個人如何學會愛自己,又如何勇敢地放手與接納,那些改變了我們生命軌跡的事與人。

「不是不懂愛,是不懂怎麼不讓愛傷人。」——《破處女王》(The To Do List),2013

今天想和你分享的這部電影《破處女王》(The To Do List),也許不是什麼票房巨作,也不是什麼讓人一提就充滿敬意的影史經典,它只是講一個準備升大學的女孩,為了在進入新人生階段之前完成「性啟蒙清單」,而努力研究與實踐性愛知識的青春喜劇。是的,光聽就很鬧、很荒唐,甚至讓人聯想到老套美式青春電影裡的種種誇張與尷尬。然而,在某個深夜,在某段人生低谷時刻,這部看似荒誕的小品卻意外地成了鏡子,一面把過去那些關於渴望、失措、與誤解照得明明白白的鏡子。它用笑聲包裹的誠實,讓人心碎,也讓人重拾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