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正的朋友,不是永遠不吵架,而是吵架了還能一輩子。」——《圓桌》(円卓),2014
今天想和你分享的這部電影《圓桌》,並非橫掃千軍的史詩鉅作,也非影評人口中奉為圭臬的藝術經典。它只是描述一個古靈精怪的小女孩琴子,以及她眼中獨特世界的溫馨小品。是的,聽起來或許有些平淡,甚至有點像童話故事。但對我而言,它卻像一盞在迷途時點亮的溫暖燈火,輕輕照亮了那些被我忽略的、關於人與人之間真摯情感的角落。
琴子,一個住在大阪府池田市的小學三年級生,擁有與眾不同的世界觀。她討厭吵鬧,渴望獨處,對周遭的一切事物都有著獨特的見解。在她眼中,世界彷彿是一張巨大的圓桌,而每個人都擁有屬於自己的位置,彼此之間存在著微妙的連結,卻也常常因為誤解和偏見而產生摩擦。
電影並沒有太多戲劇化的情節,而是以一種近乎紀錄片的方式,描繪琴子日常生活的點滴。我們看見她如何躲避擁擠的人群,如何在學校裡獨自一人,如何用她獨特的眼光觀察著身邊的世界。她厭惡大人們虛偽的社交,她無法理解同學間幼稚的爭吵,她只想找到一個能讓她真正感到自在的空間。
而這個空間,其實一直存在於她身邊。
爺爺,是琴子最好的朋友。他總是耐心地傾聽琴子的想法,從不否定她的與眾不同,甚至鼓勵她保持這份獨特的個性。爺爺就像一座燈塔,默默地守護著琴子,讓她在迷茫時也能找到方向。
雖然琴子總是表現得孤僻而冷漠,但她內心其實渴望被理解,渴望擁有真正的朋友。她與班上那個同樣沉默寡言的男孩,發展出了一種微妙的友誼。他們不需要太多言語,只需要一個眼神,就能夠明白彼此的心意。
電影最觸動我的地方,是它對於「友誼」的詮釋。真正的朋友,並不是永遠不吵架,而是吵架了還能一輩子。琴子與那個男孩,也曾經因為誤會而產生隔閡,但最終,他們還是選擇放下成見,重新走到一起。因為他們明白,真正的友誼,需要經歷考驗,需要互相包容,才能夠更加堅固。
《圓桌》並沒有試圖告訴我們該如何做人,該如何交朋友,它只是靜靜地呈現了一個小女孩的成長故事,讓我們在看似平淡的情節中,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真摯情感的力量。它讓我們明白,即使我們與眾不同,即使我們感到孤單,我們仍然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圓桌,找到那些真正理解我們、愛護我們的人。
琴子或許不是一個完美的孩子,但她卻教會了我們,要勇敢地做自己,要珍惜身邊的每一個朋友,要用一顆真誠的心去面對這個世界。而這,或許就是《圓桌》這部電影最珍貴的地方。它像一位老朋友,用溫柔的聲音提醒我們,即使生活充滿挑戰,我們仍然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和幸福。只要我們願意敞開心扉,去擁抱那些願意與我們圍坐在同一張圓桌旁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