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標題放大 內文放大 「愛情不是你想像的那樣,它更複雜,也更簡單。」《曾經愛是唯一》(Begin Again),2013 今天想和你分享的這部電影《曾經愛是唯一》(Begin Again),不是什麼轟動全球的愛情鉅作,也不是什麼讓人淚流滿面的催淚彈,它只是一個關於音樂、關於重新開始、關於在人生最低潮時遇見對的人的小品電影。是的,光看劇情就很老套,一個剛被甩的創作歌手遇見一個事業失意的音樂製作人,然後他們決定在紐約街頭錄製一張專輯。聽起來就像無數個你我都看過的獨立電影公式。但對我來說,它卻是一部在我最需要被提醒「重新開始永遠不嫌晚」的時刻,溫柔地拍拍我肩膀,告訴我生活還有無限可能的電影。
記得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正處在人生的一個奇怪階段。那時候的我,剛結束一段持續了三年的感情,工作上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頸,每天醒來都覺得生活像是一潭死水,沒有任何波瀾。朋友們都勸我要「往前看」,要「重新開始」,但那些話聽在耳裡就像是遙遠的回音,完全無法觸及我內心深處的那個黑洞。直到某個週末的下午,我無意間在串流平台上點開了這部電影,原本只是想找個東西當背景音樂,沒想到卻被深深地吸引了。
電影一開始,葛莉塔(Keira Knightley飾演)坐在酒吧裡唱著她寫給前男友的歌,台下只有稀稀落落的幾個人,大部分人都在聊天,根本沒有人在聽。但是丹(Mark Ruffalo飾演)聽見了,不只是聽見了歌聲,更聽見了歌聲背後的故事。當鏡頭慢慢帶到丹的視角,我們看見他腦海中想像的那個畫面:葛莉塔的歌聲配上完整的樂團編制,吉他、貝斯、鼓聲、弦樂,所有的樂器都在為這首歌服務,那個瞬間是如此美麗,如此動人。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有時候我們需要的不是被理解,而是被聽見。不是被安慰,而是被看見。丹沒有對葛莉塔說「你很棒,別在意其他人」這種場面話,他只是走上前去說:「我聽見了你的音樂,我想要幫你錄製一張專輯。」這種直接而純粹的認同,比任何華麗的辭藻都來得真實。
我想起了自己在那段低潮期間,身邊的人總是試圖用各種方式來「治療」我的憂鬱。有人說我應該去旅行,有人說我應該學新的技能,有人說我應該多參加社交活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處方箋,但沒有人真正停下來聽我說話,聽我說我到底在害怕什麼,在擔心什麼。直到有一天,我的一個大學同學突然打電話給我,她沒有問我過得怎麼樣,也沒有給我任何建議,她只是說:「我記得你以前寫的那些文章很棒,現在還有在寫嗎?」
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句話,卻讓我重新想起了自己曾經熱愛的東西。不是因為她的讚美,而是因為她記得,她看見了那個曾經閃閃發光的我。就像丹看見了葛莉塔音樂中的潛力一樣,有時候我們需要的只是一個人提醒我們,我們曾經擁有過的美好並沒有消失,它只是暫時被埋藏了。
電影中最打動我的部分,不是葛莉塔和丹之間若有似無的情愫,也不是她和前男友戴夫(Adam Levine飾演)之間的愛恨糾葛,而是他們決定在紐約的各個角落錄製音樂的那些片段。中央公園、地鐵站、天台、街頭,每一個地方都成為了他們的錄音室。當葛莉塔在中央公園的湖邊唱歌時,丹戴著耳機聽著混音,周圍的慢跑者、遛狗的人、讀書的學生,每個人都成為了這首歌的一部分。
那個畫面讓我想到,生活其實就是這樣的。我們總是以為需要完美的環境、完美的時機、完美的條件才能開始做某件事,但其實最美的東西往往就在我們的日常之中。你不需要等到有了專業的錄音室才能創作音樂,你不需要等到遇見了完美的人才能談戀愛,你不需要等到一切都準備好了才能重新開始。
我記得看到那些街頭錄音的片段時,內心有一種莫名的悸動。那不是因為音樂本身多麼動聽,而是因為那種在平凡中創造不平凡的勇氣。葛莉塔和丹沒有預算去租用昂貴的錄音室,但他們有創意,有熱情,有對音樂純粹的愛。他們把整個紐約市變成了他們的錄音室,把每一個角落都變成了音樂的舞台。
這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我總是在等待,等待更好的機會,等待更合適的時機,等待更完美的條件。但是在等待的過程中,我卻錯過了許多可以開始的瞬間。就像電影中的葛莉塔,她可以選擇繼續等待唱片公司的青睞,可以選擇妥協於商業市場的要求,但她選擇了用自己的方式,在自己喜歡的地方,唱自己想唱的歌。
電影中有一個細節特別打動我。當葛莉塔在錄製那首《A Step You Can’t Take Back》的時候,她想到了和戴夫在一起的種種回憶。但這次她沒有沉溺在過去的美好或痛苦中,而是選擇了放手。她把那些回憶變成了歌詞,把那些情感變成了旋律,然後勇敢地唱了出來。這不是一種復仇,也不是一種控訴,而是一種釋放,一種對過去的告別。
這讓我想起了自己處理分手時的方式。一開始,我也是不斷地回想那些美好的時光,不斷地問自己哪裡做錯了,不斷地幻想是否還有挽回的可能。但是慢慢地,我發現這樣的回想只會讓我更加痛苦,因為我把自己困在了一個已經不存在的過去裡。直到我開始寫作,開始把那些情感轉化成文字,我才真正開始癒合。
寫作對我來說,就像音樂對葛莉塔一樣,是一種療癒的過程。當我把內心的想法寫下來的時候,那些糾結的情緒就不再只是混亂的思緒,而是有了形狀,有了結構。我可以審視它們,理解它們,然後選擇如何處理它們。有些回憶我選擇珍藏,有些痛苦我選擇釋放,有些教訓我選擇記住。
電影中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角色是丹的女兒薇莉(Hailee Steinfeld飾演)。她正處在青春期的叛逆階段,對父親充滿了不滿和怨恨。但是當她聽見葛莉塔的音樂時,那種純粹的美好打動了她。她開始理解,大人的世界雖然複雜,雖然充滿了妥協和失敗,但依然有人在堅持著某些美好的東西。
這讓我想到了自己與父母的關係。年輕的時候,我總是覺得他們太過現實,太過保守,不能理解我的夢想和追求。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開始明白,他們的那些「現實」背後,其實是對生活的深度理解和對家庭的責任感。他們也曾經年輕過,也曾經有過夢想,但是生活的重擔讓他們不得不做出選擇。
丹在電影中就是這樣一個角色。他曾經是音樂界的風雲人物,製作過許多成功的專輯,但是隨著音樂產業的變化,他漸漸失去了過去的光環。婚姻失敗,事業低潮,連女兒都對他失去了信心。但是當他遇見葛莉塔的時候,那個對音樂純粹熱愛的丹又回來了。他重新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義,不是因為成功或失敗,而是因為他還能夠感受到音樂的美好,還能夠幫助別人實現夢想。
這種重新開始的勇氣,是我在那個人生低潮期最需要學習的東西。當時的我總是覺得,既然已經失敗了一次,就很難再有機會成功。既然已經被傷害了一次,就很難再去相信愛情。但是看了這部電影之後,我開始明白,重新開始不是因為我們忘記了過去的痛苦,而是因為我們選擇不讓過去的痛苦定義我們的未來。
電影的結尾很有意思。葛莉塔最終沒有選擇商業化的成功路線,她把專輯放在網路上免費分享,讓更多人能夠聽到她的音樂。這個選擇看起來很理想主義,甚至有些天真,但是它表達了一個重要的觀點:成功不一定要用世俗的標準來衡量,有時候能夠忠於自己,能夠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就已經是最大的成功了。
這讓我想起了自己在職業選擇上的掙扎。社會總是告訴我們要追求更高的薪水,更好的職位,更大的成就,但是很少有人問我們,什麼才是真正讓我們快樂的東西。當我開始誠實地面對自己的內心時,我發現那些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並不能給我帶來真正的滿足感。反而是那些看起來不起眼的小事,比如寫一篇好的文章,比如幫助一個朋友解決問題,比如在陽光午後讀一本好書,這些才是真正讓我感到充實的時刻。
電影中還有一個細節讓我印象深刻。當葛莉塔在錄製《Lost Stars》這首歌的時候,她坐在紐約的天台上,遠眺著城市的夜景。那個畫面很安靜,很美,但也很孤獨。她在歌中唱道:「Are we all lost stars, trying to light up the dark?」這句歌詞深深地觸動了我,因為它道出了現代人共同的困境:我們都像是迷失的星星,在黑暗中努力發光,希望找到自己的位置。
那段時間的我,確實感覺自己就像一顆迷失的星星。我不知道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不知道自己的價值在哪裡,不知道自己應該往哪個方向前進。但是這部電影告訴我,也許我們都是迷失的星星,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沒有價值。每一顆星星都有自己的光芒,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關鍵是要找到那個能夠讓我們發光的方式。
對葛莉塔來說,音樂就是她發光的方式。對丹來說,製作音樂,幫助別人實現夢想,就是他發光的方式。對我來說,寫作就是我發光的方式。不是因為我想要成為多麼著名的作家,而是因為透過文字,我能夠表達自己的想法,能夠連結到其他人的心靈,能夠在這個看似冷漠的世界裡創造出一些溫暖。
電影中的音樂也是一大亮點。那些歌曲並沒有華麗的編制或複雜的技巧,但每一首都充滿了情感和故事。特別是《Coming Up Roses》這首歌,它講述的是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希望的態度。歌詞中唱道:「I’m coming up roses, everywhere I go, red roses follow.」這種樂觀不是盲目的,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選擇。當我們選擇相信明天會更好的時候,我們就已經在為那個更好的明天做準備了。
這讓我想到了自己走出低潮期的過程。一開始,我總是試圖強迫自己變得樂觀,試圖說服自己「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但是這種強迫的樂觀往往維持不了多久,因為它沒有真實的基礎。直到我開始接受自己的情緒,接受自己的脆弱,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我才真正開始癒合。
真正的樂觀不是否認問題的存在,而是相信我們有能力面對和解決問題。就像葛莉塔在電影中一樣,她沒有否認自己被傷害的事實,沒有假裝自己不痛苦,但她選擇了用音樂來表達這些情感,選擇了用創作來治療自己的傷痛。這種勇敢面對現實,同時又不放棄希望的態度,才是真正的堅強。
電影中的紐約也是一個重要的角色。這個城市既繁華又孤獨,既充滿機會又充滿挑戰。葛莉塔和丹在這個城市裡遇見彼此,在這個城市裡創作音樂,在這個城市裡重新找到自己。紐約對他們來說,不只是一個地理位置,更是一個心靈的避難所,一個可以重新開始的地方。
這讓我想到了每個人生命中的那個「紐約」。也許是一個城市,也許是一個人,也許是一段經歷,總之是那個讓我們重新找到自己的地方。對我來說,那個「紐約」就是寫作。當我坐在電腦前,手指在鍵盤上跳舞的時候,我就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那些平時說不出口的話,在文字裡找到了出路;那些平時理不清的思緒,在段落裡找到了邏輯;那些平時無法觸及的情感,在句子裡找到了形狀。
電影的配樂也值得一提。Gregg Alexander的音樂完美地配合了電影的情緒起伏,從憂鬱到希望,從孤獨到溫暖,每一首歌都像是角色內心的直接表達。特別是那首《A Higher Place》,它表達的是對更好生活的嚮往,不是物質上的更好,而是精神上的昇華。這種嚮往不是逃避現實,而是在現實的基礎上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我記得第一次完整聽完電影原聲帶的時候,那是一個週日的下午,陽光透過窗簾灑在房間裡,我一個人坐在沙發上,閉著眼睛聽著那些旋律。那一刻我突然感到一種久違的平靜,不是因為問題都解決了,而是因為我終於接受了問題的存在,接受了不完美的自己,接受了不確定的未來。
這種接受不是消極的妥協,而是積極的擁抱。當我們不再抗拒生活的不完美時,我們就有更多的精力去創造美好。當我們不再恐懼失敗的可能時,我們就有更多的勇氣去嘗試新的東西。當我們不再執著於固定的結果時,我們就有更多的彈性去適應變化。
電影中有一個情節讓我特別感動。當葛莉塔決定在網路上免費分享她的專輯時,丹問她:「你不後悔嗎?」葛莉塔回答:「我從來沒有這麼確定過。」這種確定不是因為她知道結果會如何,而是因為她知道這是正確的選擇。有時候,我們需要的不是對未來的保證,而是對當下選擇的確信。
這讓我想起了自己做過的一些看似「不理智」的決定。比如辭掉穩定但不喜歡的工作,比如結束一段看起來還可以的關係,比如搬到一個陌生的城市重新開始。在做這些決定的時候,周圍的人都會問我:「你確定嗎?」「你考慮清楚了嗎?」「萬一失敗了怎麼辦?」
但是我發現,有些決定不是基於理性的計算,而是基於內心的聲音。當你知道某件事是對的時候,你就是知道,不需要更多的證明或保證。就像葛莉塔知道她應該按照自己的方式做音樂一樣,有時候我們就是知道應該選擇哪條路,即使那條路看起來更艱難,更不確定。
電影的攝影也很值得讚賞。導演John Carney用很多手持攝影的鏡頭,讓整部電影有一種紀實的感覺,彷彿我們就在現場目睹這些故事的發生。特別是那些街頭錄音的場景,攝影機跟著角色們在紐約的街道上移動,讓觀眾感受到那種創作的興奮和自由。
這種拍攝風格讓我想到,生活本身就是一部紀錄片,我們都是自己生命故事的導演和主角。有時候我們會想要完美的劇本,完美的演員,完美的布景,但其實最動人的故事往往就發生在最平凡的時候,最真實的地方。
我記得在看這部電影的幾個月後,我也開始嘗試用不同的方式記錄自己的生活。我開始寫日記,不是流水帳式的記錄,而是試圖捕捉那些細微的情感變化,那些瞬間的靈感,那些平凡中的不平凡。我發現,當我開始用心觀察自己的生活時,每一天都有值得記錄的東西,每一個瞬間都有值得珍惜的美好。
電影中的對白也很精彩,沒有刻意的煽情或做作的哲理,每句話都很自然,很真實。比如當丹對葛莉塔說:「你的音樂讓我想起了我為什麼愛上音樂。」這句話簡單卻深刻,它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在生活的忙碌中,我們往往忘記了最初的熱愛,忘記了那個讓我們開始追夢的初心。
這讓我想起了自己第一次寫作的感覺。那時候我還是個中學生,某個週末的下午,我突然有了想要寫故事的衝動。我拿起筆,在筆記本上寫下了第一個句子,然後是第二個,第三個,不知不覺中,一個完整的短篇小說就完成了。那種創造的喜悅,那種表達的暢快,那種被文字包圍的幸福感,至今還深深印在我的記憶裡。
多年之後,當寫作變成了工作,變成了責任,變成了必須完成的任務時,我有時會懷疑自己是否還愛著寫作。但是每當我重新找到那種最初的感覺時,我就明白,那份愛從來沒有消失,只是暫時被其他東西掩蓋了。就像丹重新找到對音樂的熱愛一樣,我們都需要偶爾停下來,回到最初的地方,回到那個讓我們開始的原點。
電影中的友情也很動人。葛莉塔和丹之間的關係很純粹,沒有複雜的愛情糾葛,只有對音樂共同的熱愛和對彼此才華的欣賞。他們互相激發,互相支持,一起創造出美好的東西。這種友情讓我想起了自己生命中的那些重要的人,那些在我最需要的時候出現,不是為了得到什麼,只是因為他們看見了我的價值,相信我的潛力。
我有一個朋友,她是在我最迷茫的時期認識的。那時候我剛從上一份工作離職,對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我們在一個讀書會上認識,她聽我分享了一些想法之後,對我說:「你應該把這些想法寫下來,我覺得會有很多人想要讀到這些內容。」
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句話,卻給了我莫大的鼓勵。她沒有給我具體的建議,沒有告訴我應該怎麼做,她只是表達了她對我的信心。這種信心比任何技巧指導都更有力量,因為它讓我重新相信了自己的價值。
電影的剪輯節奏也很好,沒有拖泥帶水的情節,每個場景都有它存在的意義。特別是那些音樂場景,剪輯師巧妙地將不同的鏡頭組合在一起,讓觀眾感受到音樂的層次和情感的流動。這種剪輯方式讓我想到,生活也是需要剪輯的,我們需要知道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可以捨棄的,什麼是值得保留的,什麼是需要放手的。
在我走出低潮期的過程中,我也學會了對自己的生活進行「剪輯」。我開始減少那些讓我感到疲憊的社交活動,開始遠離那些總是傳播負能量的人,開始專注於那些真正讓我快樂的事情。這不是逃避,而是選擇。我們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不主動選擇,就會被動地被各種事情填滿,最後發現自己過的並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電影的色調也很溫暖,雖然故事發生在秋天的紐約,但攝影師用了很多暖色調的燈光,讓整部電影有一種溫馨的感覺。這種色調選擇反映了電影的主題:即使在人生的低潮期,依然有溫暖和希望存在。
這讓我想到了自己對季節的感受。我一直很喜歡秋天,不是因為它的蕭瑟,而是因為它的溫暖。秋天的陽光有一種特殊的質地,溫和而不刺眼,包容而不張揚。在那些難熬的日子裡,我經常會在秋天的午後出去走走,讓那種溫暖的陽光曬在身上,讓那種淡淡的憂鬱被秋風帶走。
電影中的服裝設計也很用心,每個角色的穿著都反映了他們的性格和心境。葛莉塔的穿著簡單自然,沒有刻意的裝飾,反映了她對音樂純粹的態度。丹的穿著略顯隨意,有一種藝術家的不羈,但又不失成熟男人的魅力。這些細節雖然不起眼,但都為角色增添了真實感。
這讓我意識到,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都在訴說著我們的故事。我們選擇穿什麼衣服,住什麼樣的房子,交什麼樣的朋友,都在表達著我們的價值觀和生活態度。當我開始重新整理自己的生活時,我也開始注意這些細節,不是為了取悅別人,而是為了更好地表達自己。
電影的主題曲《Lost Stars》後來成為了很多人的心靈慰藉。這首歌的美妙之處在於,它沒有給出答案,沒有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做,它只是描述了一種狀態,一種很多人都能共鳴的狀態。有時候,我們需要的不是解決方案,而是理解,不是指導,而是陪伴。
我記得有一段時間,我每天晚上都會聽這首歌。不是因為它讓我快樂,而是因為它讓我感到不孤獨。在那些黑暗的夜晚,當全世界都安靜下來的時候,這首歌就像一個朋友在身邊,默默地陪伴著我。它告訴我,迷茫是正常的,孤獨是暫時的,每個人都在尋找自己的光芒。
電影的結尾很含蓄,沒有強烈的戲劇衝突,沒有完美的結局,就像生活本身一樣。葛莉塔找到了自己的音樂道路,丹重新找到了對音樂的熱愛,他們的女兒也開始理解父親。每個人都有了新的開始,但這個開始並不意味著從此以後一切都會完美,它只是意味著他們選擇了繼續前進。
這種不完美的結局反而讓我覺得更加真實。生活不是電影,不會有完美的結局,不會有所有問題都得到解決的那一天。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應該放棄努力,放棄希望。相反,正是因為生活的不確定性,我們的每一個選擇,每一次嘗試,每一份勇氣都變得更加珍貴。
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我意識到,我一直在等待一個完美的開始,等待所有的條件都具備,等待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但是這部電影告訴我,完美的開始並不存在,我們能做的就是在不完美的現實中開始,在不確定的未來中前進。
我想起了自己學習寫作的過程。最初,我總是覺得自己的文筆不夠好,知識不夠豐富,經驗不夠多,所以一直不敢開始寫作。我以為需要等到所有條件都成熟了,才能寫出好的作品。但是後來我發現,寫作能力是在寫作的過程中提升的,知識是在學習的過程中積累的,經驗是在實踐的過程中獲得的。如果一直等待完美的條件,就永遠不會開始。
就像葛莉塔在酒吧裡唱歌一樣,雖然台下只有稀稀落落的幾個人,雖然大部分人都沒有在聽,但她還是選擇了唱下去。因為她知道,重要的不是有多少人在聽,而是她有話要說,有歌要唱。有時候,我們做一件事不是為了得到什麼回報,不是為了獲得什麼認可,而是因為我們必須要做,因為那是我們存在的方式。
電影中還有一個細節讓我印象深刻。當葛莉塔和丹在中央公園錄音的時候,有一個小女孩好奇地走過來看他們。葛莉塔對小女孩微笑,然後繼續唱歌。那個瞬間很美,因為它展現了音樂的純粹力量,不分年齡,不分背景,美好的東西總是能夠觸動人心。
這讓我想到了自己寫作的初衷。最開始,我寫作是因為有話想說,有故事想分享,有情感想表達。我沒有想過會有多少人讀到我的文字,也沒有想過會獲得什麼獎項或認可。我只是單純地享受文字帶來的快樂,享受創作的過程,享受表達的自由。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開始在意讀者的反應,開始在意文章的點擊率,開始在意別人的評價。這些外在的因素慢慢地影響了我的寫作,讓我開始迎合市場,開始寫一些我以為讀者想看的內容,而不是我真正想寫的東西。結果是,我的文字失去了最初的靈魂,變得空洞而無味。
直到看了這部電影,我才重新找回了寫作的初心。我開始問自己:如果沒有任何人會讀到我的文字,我還會寫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寫作已經成為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像呼吸一樣自然,就像心跳一樣必要。
電影中的愛情觀也很值得思考。葛莉塔和戴夫的關係失敗了,但電影沒有把戴夫描繪成一個壞人。他只是選擇了不同的道路,選擇了商業成功而不是藝術純粹。這種選擇沒有對錯,只是不同的人生價值觀。愛情的結束不一定是因為誰對誰錯,有時候只是因為兩個人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這讓我重新思考了自己過去的感情經歷。分手的時候,我總是試圖找出一個明確的原因,試圖確定是誰的錯。但是現在我明白,有些關係的結束不是因為有人做錯了什麼,而是因為兩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變成了不同的人,有了不同的需求和目標。
接受這個事實並不容易,但它讓我對愛情有了更加成熟的理解。愛情不是佔有,不是控制,不是讓對方變成我們想要的樣子。真正的愛情是理解,是支持,是給對方成為自己的自由。有時候,最深的愛就是放手,讓對方去追求他們真正想要的生活。
電影中的親情也很感人。丹和女兒薇莉之間的關係從疏離到理解,反映了很多現代家庭的現實。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隔閡往往不是因為缺乏愛,而是因為缺乏溝通和理解。當薇莉聽到葛莉塔的音樂時,她開始理解父親對音樂的熱愛,也開始理解父親的選擇。
這讓我想到了自己和父母的關係。年輕的時候,我總是覺得他們不理解我,不支持我的夢想。我們經常因為價值觀的不同而發生爭執,每次談話都以不歡而散結束。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開始理解他們的擔憂和愛護。他們的反對不是因為不愛我,而是因為太愛我了,怕我受傷害,怕我走彎路。
現在的我會主動和父母分享我的工作和生活,會耐心地解釋我的選擇和想法。我發現,當我們願意真誠地溝通時,那些看似不可調和的分歧其實都可以得到理解和接受。愛不需要完全的認同,但需要尊重和包容。
電影中的音樂產業也是一個隱喻。它代表了所有那些會讓我們迷失初心的外在因素:商業利益,他人期待,社會壓力。葛莉塔最終選擇了拒絕唱片公司的合約,選擇了用自己的方式分享音樂。這個選擇看起來很理想主義,但它表達了一個重要的觀點:成功的定義應該由我們自己決定,而不是由別人決定。
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我也面臨過類似的選擇。有時候會有一些看起來很有前途的機會,但需要我放棄一些原則或改變一些立場。每當這種時候,我就會想起這部電影,想起葛莉塔的選擇。我會問自己:這個機會真的符合我的價值觀嗎?它真的會讓我變得更快樂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我就會選擇放棄,即使這意味著錯過一些短期的利益。
這種選擇並不總是容易的,有時候也會讓我懷疑自己是否過於理想主義。但是每當我堅持自己的原則時,我都會感到內心的平靜和滿足。這種滿足不是來自於外在的成功,而是來自於對自己的誠實,來自於知道自己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電影的soundtrack設計也很巧妙。每首歌都不是為了展示技巧而存在,而是為了推進情節和表達情感。特別是《Tell Me If You Wanna Go Home》這首歌,它表達了一種想要回到安全港灣的渴望,但同時也暗示了成長需要我們離開舒適圈的必要性。
這首歌讓我想起了自己對「家」的理解。年輕的時候,家對我來說就是父母的房子,就是那個可以無條件接納我的地方。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發現家的概念變得更加複雜和豐富。有時候,家是一個人,有時候,家是一個地方,有時候,家是一種感覺。
在我最迷茫的那段時期,我曾經想過要不要回到父母身邊,回到那個熟悉而安全的環境。但是我知道,真正的成長需要我獨自面對困難,需要我學會在不確定中找到確定,在孤獨中找到力量。所以我選擇了留下來,選擇了繼續奮鬥,即使這條路更加艱辛。
現在回想起來,那個選擇是正確的。因為通過獨自面對那些困難,我學會了很多在安全環境中永遠學不到的東西。我學會了獨立,學會了堅強,學會了在黑暗中找到光明。這些經歷雖然痛苦,但它們讓我成為了一個更完整的人。
電影中還有一個場景讓我印象深刻。當葛莉塔在錄製《A Step You Can’t Take Back》的時候,她走過了紐約的各個地方,每個地方都勾起了她和戴夫的回憶。但這次她沒有被回憶困住,而是選擇了告別。她把那些美好的記憶變成了歌詞,把那些痛苦的情感變成了旋律,然後勇敢地放手了。
這個場景讓我想到了自己處理過去的方式。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被過去的失敗和傷痛困擾著。我不斷地回想那些不愉快的經歷,不斷地問自己為什麼會發生那些事情,不斷地假設如果當時做了不同的選擇會怎樣。這種反覆的思考不僅沒有幫助我解決問題,反而讓我更加痛苦。
直到我開始寫作,開始把那些情感轉化成文字,我才真正開始釋懷。寫作讓我能夠客觀地審視過去,讓我能夠從另一個角度理解那些經歷。我發現,那些我以為是失敗的經歷,其實都教會了我一些重要的東西。那些我以為是結束的關係,其實都為我打開了新的可能性。
過去不是用來後悔的,而是用來學習的。當我們能夠從過去的經歷中汲取智慧,而不是沉溺於其中時,我們就真正開始了成長。就像葛莉塔把回憶變成歌曲一樣,我們可以把過去的經歷變成前進的動力。
電影的節奏控制也很好,沒有刻意的煽情,也沒有過度的戲劇化。每個情節的發展都很自然,每個情感的表達都很真實。這種克制的表達方式反而讓電影更加動人,因為它讓觀眾有空間去感受,去思考,去與自己的經歷產生共鳴。
這讓我想到了表達情感的藝術。有時候,最深刻的情感反而需要最輕微的表達。就像一首好的歌曲,不是音量最大的部分最動人,而是那些輕柔的轉音,那些微妙的停頓,那些說不出的情感。在寫作中也是如此,有時候一個簡單的句子,一個平淡的描述,反而比華麗的辭藻更能觸動人心。
電影中的燈光設計也很有詩意。特別是那些音樂場景,燈光師用了很多自然光和暖色調的燈光,讓整個畫面充滿了溫暖和希望。這種燈光不僅僅是技術手段,更是情感的表達,它告訴觀眾,即使在困境中,依然有美好的東西存在。
這讓我想到了生活中的那些美好瞬間。有時候,美好不是來自於重大的事件或成就,而是來自於那些細微的時刻:午後的陽光,朋友的笑聲,一杯熱茶的溫暖,一首好歌的旋律。這些看似平凡的東西,其實是生活中最珍貴的禮物。
在我走出低潮期的過程中,我學會了珍惜這些微小的美好。我開始注意每天的日出日落,開始感受每一陣微風,開始聆聽每一個音符。這種對美好的敏感不僅讓我更加快樂,也讓我的寫作更加豐富。因為當我們學會了發現生活中的美好時,我們就有了無窮無盡的靈感來源。
電影的最後一幕特別美。葛莉塔戴著耳機,走在紐約的街頭,聽著自己錄製的專輯。她的臉上有一種滿足的表情,不是因為成功,而是因為她終於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那個瞬間,她是完整的,是自由的,是真實的。
這個畫面讓我想到了自己想要追求的生活狀態。不是轟轟烈烈的成功,不是眾人矚目的成就,而是內心的平靜和滿足。當我們能夠誠實地面對自己,勇敢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時,我們就已經獲得了最大的成功。
現在,每當我感到迷茫或困頓時,我就會想起這部電影,想起葛莉塔的勇氣和丹的堅持。我會提醒自己,重新開始永遠不嫌晚,追求夢想永遠不嫌早。生活雖然充滿了不確定性,但正是這種不確定性給了我們無限的可能性。
我們都是迷失的星星,在黑暗中努力發光。但這並不可怕,因為每一顆星星都有自己的軌道,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重要的不是我們發光的強度,而是我們發光的真誠。重要的不是我們走得多快,而是我們走得多真實。
這部電影教會了我很多東西,但最重要的一點是:愛情不是你想像的那樣,它更複雜,也更簡單。複雜是因為它涉及到兩個獨立的個體,涉及到無數的變數和可能性。簡單是因為它的核心只有一個:真誠。當我們能夠真誠地對待自己,真誠地對待他人,真誠地對待生活時,我們就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那顆星星,就能夠在這個複雜的世界裡,活出簡單而美好的人生。
在那個週末的午後,當電影結束時,我坐在沙發上久久沒有起身。不是因為情節多麼震撼,而是因為內心的某個地方被輕輕地觸動了。那種感覺很微妙,像是久違的朋友突然的問候,像是迷路時看見的指路牌,像是黑夜中突然亮起的燈火。
從那天起,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開始重新尋找自己的方向。這個過程並不容易,也不快速,但每一步都是真實的,每一步都是我自己選擇的。就像葛莉塔和丹一樣,我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在這個城市的某個角落,錄製著屬於自己的生命之歌。
也許這首歌不會有很多人聽到,也許它不會登上任何排行榜,但它是我的,它是真實的,它是我存在過的證明。而這,就已經足夠了。
和最愛的人一起看電影《天使愛美麗》 電影,總是能給我們帶來不同的情感起伏「人生不是一定要永遠堅強,有時候軟弱,才是真正的勇氣。」——《奧本海默》(Oppenheimer),2023 這部電影,或許你聽過,但不一定看過。它沒有華麗的動作場面,也沒有炫目的視覺特效,反倒像是一場靜靜的心靈對話。對我而言,《奧本海默》不只是講述一位科學家的故事,而是在那段歷史之外,教會我如何面對自己的脆弱與不安。它就像是生命中一面鏡子,讓我看見那些平時不敢面對的自己,讓我敢於承認,人生有時候真的需要暫停,軟弱並非恥辱,而是一種誠實。「追求卓越,成功就會追著你跑。」《三個傻瓜》(3 Idiots),2009 今天想和你分享的這部電影《三個傻瓜》(3 Idiots),乍看之下是一部印度喜劇片,講述三個工學院學生的友情故事。它沒有好萊塢大片的華麗特效,也沒有複雜深奧的哲學思辨,就是一個關於友情、夢想和教育的簡單故事。但對我來說,它卻是一部在我最迷茫的時刻,像一盞明燈般照亮前路,讓我重新思考什麼是真正的成功,什麼是值得追求的人生的電影。「有時候,階級不是一道看得見的牆,而是一張無形的網,纏繞著我們的選擇與命運。」《寄生上流》(Parasite),2019 今天想和你分享的這部電影《寄生上流》(Parasite),它不是那種立刻讓人感動落淚的溫情片,也不是那種看完後就能立刻獲得人生解答的啟示錄。它是一部帶著冷峻而幽默的鏡子,映照出現代社會中我們常忽略的現實:階級的鴻溝、生活的無奈,以及人性中隱藏的脆弱與掙扎。這部電影不只是韓國電影圈的驚艷之作,更像是一面讓我在某個沉重時刻靜下心來反思自我的鏡子。→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我們不是在為了拯救世界而戰,而是在為了守護彼此而戰。」《復仇者聯盟》(The Avengers),2012 這部電影,是超級英雄的集結,是動作場面的盛宴,是科技與力量交織的視覺震撼。但對我來說,《復仇者聯盟》遠不只是漫威宇宙中一部經典的英雄片,它像是一面鏡子,讓我看見了生命中那些無形卻堅定的羈絆。它讓我想起,人生中的每一次困境與挑戰,終究不是獨自面對,而是在彼此的支持和守護中逐漸克服。「真正的勝利,不是站在頒獎台上的那一刻,而是你決定不再為別人的期待而活的那一天。」——《我和我的冠軍女兒》(Dangal),2016 今天想和你分享的這部電影《我和我的冠軍女兒》,是一部關於摔跤、關於父女、關於夢想的印度電影。但它真正觸動我的,並不是那些激烈的摔跤場面,也不是最終的勝利時刻,而是在那些汗水與淚水交織的日常裡,我看見了自己與父親之間那些說不出口的愛,看見了每個人內心深處那個既渴望被認同、又想要證明自己的孩子。「我的名字叫可汗,我不是恐怖份子。」《我的名字叫可汗》(My Name Is Khan),2010 今天想和你分享的這部電影《我的名字叫可汗》,既不是什麼輕鬆愉快的商業片,也不是那種看完就能忘記的娛樂電影。它是一個患有亞斯伯格症候群的穆斯林男子,在911事件後的美國社會中,用最純真的方式向世界宣告自己身分的故事。光聽劇情介紹,你可能會覺得這是一部沉重的政治片,或者是專門處理種族歧視議題的說教電影。但對我來說,它卻是一部在我最迷茫的時候,教會我什麼是真正的勇氣,什麼是無條件的愛,以及如何在一個充滿偏見的世界裡,依然保持內心純淨的電影。「有時候,真正的勇氣,不是扛起所有重擔,而是願意承認自己有脆弱的權利。」《九品芝麻官》,1994 這部電影,或許不是那種震撼人心的經典法庭劇,也不會讓你在影院裡驚呼連連,但它有著樸實無華的幽默和令人會心一笑的智慧。每當我回想起《九品芝麻官》,就像是遇見了一位多年未見的老朋友,帶著輕鬆的笑聲和些許感傷,陪我度過那些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的日子。它不是華麗的宣言,而是一種柔和的提醒,告訴我們在人生的灰色地帶,也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光亮。複製內容 「真正的力量,不在於拳頭,而是在於心靈的堅持與寬容。」《功夫》(Kung Fu Hustle),2004 今天想和你分享的這部電影《功夫》,或許你已看過無數次,也許你還沒有真正細細品味過。它不是一部單純的武打片,也不是那種純粹為了炫技而誇張的動作電影。它是一部充滿幽默、荒誕,卻又滲透著深刻人生哲理的作品。對我來說,《功夫》不只是一部電影,它像是一面鏡子,讓我看見自己內心的掙扎、恐懼與成長,像是一個老朋友,在我迷茫與困頓的時候,輕輕提醒我:真正的功夫,是戰勝自己,而非擊敗他人。「昨天是歷史,明天是謎團,只有今天是禮物,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叫它『現在』。」——《功夫熊貓》(Kung Fu Panda),2008 這部電影,或許你會認為它只是部孩子看的動畫,充滿色彩斑斕的畫面和誇張搞笑的武打場面,但對我來說,《功夫熊貓》更像是一面鏡子,一面在我人生某些關鍵時刻折射出自我、勇氣與成長的鏡子。它不只是講述一隻笨拙的熊貓如何成為武林高手的故事,而是用輕鬆愉快的方式,提醒我如何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如何在壓力與恐懼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力量。「人生不是等暴風雨過去,而是學會在雨中跳舞。」《高年級實習生》(The Intern),2015 今天想和你分享的這部電影《高年級實習生》(The Intern),它並不是那種劇情跌宕起伏、充滿驚奇的大作,也不是票房冠軍或奪獎熱門。但它是一部在我人生某個階段,像一杯溫熱的咖啡,靜靜陪伴著我,讓我在忙碌和迷惘中找到一絲平靜和勇氣的電影。連飯都吃到冷掉《孫家兄弟》 把家庭成員之間那些藏在心底的東西,一點一滴翻出來給你看「幸福不是等待風暴過去,而是學會在雨中跳舞。」——《哈利波特》(Harry Potter)系列 今天想和你分享的,是那個陪伴了無數人成長的魔法世界——《哈利波特》這部電影系列。它不僅僅是一套奇幻電影,也不只是一場精彩的冒險。對我來說,哈利波特更像是一面鏡子,讓我在不同階段都能看見自己,發現那些藏在生活縫隙裡的勇氣與溫暖。這些故事像一盞燈,輕輕照亮我曾經迷惘的夜晚,也陪我在孤獨的時候找到力量。「即使最微小的光,也能驅散最深的黑暗。」——《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2001 這部電影,對很多人來說,是奇幻冒險的經典,是魔法與勇氣的史詩。但對我來說,它更像是一面鏡子,映照出生命中那些艱難與希望交織的時刻。不是講述巫師的魔杖,也不是史詩般的戰爭,而是關於我們每個人心中那份不滅的光,哪怕在絕望中也未曾熄滅。「我們失去了對夢的把握,卻不代表我們失去了做夢的能力。」——《全面啟動》(Inception),2010 今天想和你分享的這部電影《全面啟動》(Inception),和許多人的第一印象一樣,它看起來是一部關於夢境與潛意識的燒腦大片,有著複雜的結構、絢爛的視覺特效,以及能讓人討論多年依舊充滿爭議的結局。但對我而言,《全面啟動》早已超越了一部劇情謎團的科幻片,它更像是一道通往內心深處的隱喻之門,一層層揭開那些我以為已經遺忘,卻從未真正放下的過往,以及我對夢想、時間、現實、遺憾和選擇的重新凝視。「愛是一種我們無法解釋的力量,它穿越時間與空間,只因為我們曾經真心在乎。」——《星際效應》(Interstellar),2014 《星際效應》是一部讓我久久不能忘懷的電影,不是因為它描繪了多麼壯闊的宇宙,不是因為它用科學理論構建了一個看似不可能卻又令人信服的未來世界,而是因為它在浩瀚無垠的太空中,說了一個再簡單不過的故事:關於愛,關於選擇,關於離開與回家的故事。「花時間和家人在一起的人,才是真正的男人。」——《教父》(The Godfather),1972 《教父》是一部經典,每一個鏡頭、每一段對白,都像被精心雕琢過的老照片,泛黃卻不褪色。但今天我想談的,不是它在影史上的地位,也不是導演如何掌鏡、演員如何精湛,我想談的是,那句在某個夜晚無聲落在我心上的話:「花時間和家人在一起的人,才是真正的男人。」「愛是一種能夠超越時間與空間的力量,它能連結我們想要留下的人,即使他們已經離開。」——《星際效應》(Interstellar),2014 今天想和你分享的這部電影《星際效應》(Interstellar),並不是一部簡單的科幻片。它穿越了星際與黑洞、時間與維度,看似在講宇宙與未來科技,實則在說人與人之間,那些最溫柔卻最撕心裂肺的情感。這是一部會在你不同人生階段、以不同方式打動你的電影。對我來說,它就像一封來自未來的信,每一次重看,總能在某一句話、某一個畫面中,讀懂自己此刻的焦慮與渴望。「你要是夠幸運成為某個人的英雄,就千萬別讓他失望。」——《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2008 這部電影《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對許多人來說,也許是一部動作場面精彩、角色深刻、劇情緊湊的超級英雄電影,是蝙蝠俠三部曲中最經典的一部,也許更是希斯·萊傑(Heath Ledger)以一己之力將反派小丑推上影史高峰的傳奇之作。但對我而言,它不只是娛樂性豐富或評價極高的電影,它是一面鏡子,一段時間裡讓我重新審視自我、價值、信念與選擇的生命片段。那句話:「你要是夠幸運成為某個人的英雄,就千萬別讓他失望。」一直盤旋在我腦海裡多年。說是英雄,好像太過偉大,但其實我們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曾在別人的生命裡,扮演過關鍵的角色,只是當時的我們不自知罷了。「有時候,一個人的價值,不在於他有多強,而是他選擇站在哪一邊。」——《復仇者聯盟》(The Avengers),2012 今天想和你分享的這部電影《復仇者聯盟》(The Avengers),也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商業大片,那些超級英雄的戰鬥場面、壯觀的特效和世界末日的危機感,可能讓你以為這只是一部娛樂性十足的英雄電影。但對我來說,這部電影在我人生某段混亂、迷失的時光裡,卻是一面靜靜矗立的鏡子。它不只是關於拯救世界,更關於自我和解、價值選擇,還有那些我們在成長過程中必須面對的「內戰」。「一個人真正的強大,不是掌控世界,而是願意放下自己熟悉的一切,走進未知的土地,只因為那裡有他願意守護的東西。」——《阿凡達》(Avatar),2009 今天想和你分享的這部電影《阿凡達》(Avatar),和我人生中某一段階段,發生了奇妙的連結。不是因為它的特效讓我震撼,也不是因為它成為影史票房冠軍的光環,而是因為我在人生一次極為艱難的選擇中,反覆想起了這部片子裡,那些為了愛與信念而離開舒適圈、走向未知的畫面。「我一直以為自己走進的是別人的人生,後來才發現,是自己不敢走進自己的心。」——《藍色大門》,2002 如果說青春是一場突然降臨的暴雨,那麼《藍色大門》就是那把在我懷裡打開又收起的傘。它不喧嘩、不劇烈,卻讓人一看便在心底泛起細小的漣漪。很多年以後,我依然記得那年暑假的午後,天氣悶熱,電風扇在房間角落吱吱作響,我窩在老舊的木椅上,第一次看見孟克柔、林月珍與張士豪的故事。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也沒有慷慨激昂的台詞,但那部電影像是一面鏡子,映出我那些年藏在心裡、沒說出口的疑問與不安。「不是每一段等待都有明確的終點,但有時,只要願意相信,就能發現童年的守護神,從未離開過我們。」——《龍貓》(My Neighbor Totoro),1988 《龍貓》這部電影,其實幾乎不用介紹了。宮崎駿、吉卜力、經典動畫,這些標籤已經深深烙印在無數人的記憶中。許多人第一次看《龍貓》的時候還年幼不懂事,只覺得那是一部可愛、神奇的卡通。隨著年齡增長、世界觀擴展,再次重溫這部作品時,卻像是重新打開一道塵封的門,裡頭擺放著不只是童話場景與溫柔生物,更是一種對童年的鄉愁、對信念的守護、對家庭與失落的無聲凝視。「她救了我,但不是那種你想像中的浪漫方式,而是讓我看見了我值得被愛。」——《麻雀變鳳凰》(Pretty Woman),1990 今天想和你分享的這部電影《麻雀變鳳凰》(Pretty Woman),或許你早已耳熟能詳,畢竟這是一部經典的愛情片。說穿了,劇情就是一個有錢人愛上妓女的現代灰姑娘故事,從1990年上映到現在,這樣的設定早已被無數影視作品模仿、延伸、致敬,甚至被質疑與批判。但若你願意靜下心來,拋開那些社會框架與價值評斷,這部電影所蘊含的某些生命片段、那些關於自我價值與被愛的渴望,卻真真切切地反映了我們每個人心裡某個柔軟而破碎的角落。「有時候,我們跌倒,是為了學會重新站起來。」——《蝙蝠俠:開戰時刻》(Batman Begins),2005 這句話出現在布魯斯·韋恩尚未成為蝙蝠俠之前,那個還在學習、摸索、甚至迷惘的階段。那時的他,並不是我們後來熟知的哥譚英雄,而只是一個曾經受傷、曾經逃避、也曾經陷入黑暗的人。「我寧願與你共度短暫的時光,也不要沒有你的漫長一生。」——《鐵達尼號》(Titanic),1997 這部電影,早已是無數人青春裡的共同記憶。一艘船,一段愛情,一個悲劇性的結局,但對我來說,它遠遠不止是一場愛情片。它是我在迷惘時、在關係中受傷時、在不再相信永恆時,依然會重新打開的老朋友。那些關於選擇、勇氣與失去的片段,總是提醒我:人生終究不是一場安全的航程,而是一場願不願意為愛冒險的旅程。「婚姻最危險的敵人不是外遇,而是日復一日的習慣,讓我們忘記了彼此原本的模樣。」《史密斯任務》(Mr. & Mrs. Smith),2005 今天想和你分享的這部電影《史密斯任務》(Mr. & Mrs. Smith),不是什麼深刻的藝術電影,也不是什麼發人深省的社會議題作品,它只是一部關於一對夫妻發現彼此都是殺手,然後互相追殺的動作喜劇。是的,光看劇情就很荒謬、很商業,甚至有點像是為了明星組合而硬湊出來的爆米花電影。但對我來說,它卻是一部在我人生裡某個關鍵時刻,如同一面突然出現的鏡子,讓我看見了自己在關係中戴著的假面,也讓我開始思考什麼是真正的親密的電影。「愛不是感覺,不是激情,不是欲望。愛是一種力量,是宇宙間最強大的力量。」《第五元素》(The Fifth Element),1997 今天想和你分享的這部電影《第五元素》(The Fifth Element),或許在許多人眼中,它只是一部充滿奇幻色彩的科幻動作片,有著誇張的造型、絢爛的視覺效果,以及看似荒誕不經的劇情設定。是的,光看表面,它確實像是一場華麗的視覺盛宴,甚至帶著某種法式的狂想與不羈。但對我來說,它卻是一部在我生命中某個特殊的轉折點,如同一束穿透黑暗的光,照亮了我對愛、對生命、對存在意義思考的電影。「復仇的劍刃雖然鋒利,但最終切斷的,往往是握劍者自己的過去。」《追殺比爾》(Kill Bill),2003-2004 今天想和你分享的這部電影《追殺比爾》,不是什麼溫馨感人的小品,也不是什麼勵志向上的心靈雞湯,它是昆汀·塔倫提諾用血漿和暴力堆砌出來的復仇史詩。是的,光看表面就很暴力、很極端,甚至有人會說它只是一部炫技的B級片。但對我來說,它卻是一部在我人生某個轉折點上,如同一面血色的鏡子,讓我看見了自己內心深處那些被壓抑的憤怒、執念,以及最終學會放下的電影。「我們花了十億年的時間學會如何生存,現在是時候學會如何生活了。」《露西》(Lucy),2014 今天想和你分享的這部電影《露西》(Lucy),不是什麼深奧難懂的哲學巨作,也不是什麼票房亮眼的超級英雄電影,它只是一個普通女孩因為意外獲得超能力的科幻動作片。是的,光看預告片就充滿了好萊塢式的特效和誇張情節,甚至有評論說它的科學設定根本站不住腳。但對我來說,它卻是一部在我人生某個迷茫時刻,如同一道突然亮起的閃電,照亮了我內心深處那些一直不敢正視的問題的電影。→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電影教會我很多事 電影,真的能教會一個人很多事,甚至比課本還多在雨中,遇見了命運愛情與自我《天氣之子》 有些奇蹟,只有在最濕潤的日子裡,才能看到。在動盪的世界中,愛是帶來平靜的魔法。《霍爾的移動城堡》 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愛的勇氣也能照亮前行的道路。絕命終結站回來了 而且這次真的「很不客氣」有時候,一場靈魂互換,不僅是換個身體,更是換個角度,看見彼此的世界。《辣媽辣妹》 不僅是換個身體,更是換個角度,看見彼此的世界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點《星際大戰》 這個宇宙總能在某個瞬間,跟你產生連結一段跨越三十年的情感穿梭《囍宴》 《囍宴》2025年重拍版童年的一部分《星際寶貝》 《星際寶貝》拍成真人版推薦給我好好看電影 給我好好看電影推薦那些情緒就像洪水般湧現《神鬼奇航》 我也曾經在人群中被放大過缺點成長的每一步,都是情緒的交響曲。《腦筋急轉彎2》 接受每一種情緒,才是完整的自我。"有些相遇,猶如一張借書卡,悄然改變一生的軌跡。《心之谷》 愛情不需轟烈,往往是平凡日子裡,最純粹的陪伴最動人。傲慢與偏見 給我帶來了深刻的感受「勇氣與自由的海洋,等待著每一位敢於冒險的心。」《海洋奇緣》 成長從不畏懼未知,正如海洋不曾畏懼風浪。最經典的棒球電影《魔球》 當年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是在朋友家一部讓你重新燃起熱血的經典之作《灌籃高手》 每一次拼搏,都是一次自我突破。像櫻木花道一樣,挑戰極限,超越自我「人們只在乎他們想看到的版本,而你真正的痛苦,只是他們茶餘飯後的笑話。」《小丑》(Joker),2019 說真的,我其實一開始沒打算看這部電影。每一段人生的跌撞,都為未來鋪路 當我們懷疑自己時,愛與勇氣將指引我們走向新的曙光。我們與「惡」的距離究竟有多遠 我們與惡的距離II我從電影學到的,比課本還多 別誤會,我不是要叫大家不唸書奧德賽 古希臘最經典的史詩做自己的快樂 人生的選擇題回到未來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總有一些電影,像是時光機一樣,帶我們穿越回那個純真、充滿夢想的年代。玩具總動員 如果你曾經在某個午後,望著窗外的陽光,思考著人生的意義,那麼《玩具總動員》系列,特別是第四集,將會是你心靈的良伴。這部電影不僅僅是兒童的娛樂,更是一場關於自我認同、成長與放手的深刻旅程。你相信一條魚會教你人生哲學嗎?大智若魚 不是在說壽司店那種「吃我,然後你的人生會更完整」的魚,也不是什麼三秒記憶的金魚;我是說那種戴著黑框眼鏡,穿著夏威夷襯衫、講話比你還聰明的魚。人生是一盒巧克力《阿甘正傳》的奇幻旅程 我永遠忘不了那個下午。窗外的雨滴猛烈地敲打著玻璃,咖啡廳內瀰漫著溫暖的香氣。我正埋首於筆記本電腦中,試圖完成一篇截稿在即的文章,卻發現靈感已經枯竭了幾個小時。讓我重新思考人生的勇氣《捍衛戰士》 有些電影如同一杯苦澀的黑咖啡,濃烈的味道會在你舌尖停留許久。《捍衛戰士》系列就是這樣的存在 — 它不只是關於超音速戰機、俊美飛行員與驚心動魄的空中特技而已,更多的是對自我、勇氣和友情的一場深度探索。樂來樂愛你 撒斯汀居住的公寓附近。這是一個安靜的社區,充滿了上世紀中葉的建築風格。我們漫步在街道上,試圖感受賽巴斯汀每天早晨醒來,帶著對爵士樂的熱愛和對未來的不確定,走在這些街道上的心情。數字革命背後的人性故事《魔球》(Moneyball) 在揮灑的汗水背後,原來藏著一場數據與傳統的無聲戰爭。雨中的罪與罰《火線追緝令》 我還記得那是個下著雨的週五夜晚,我窩在沙發上,手中抱著一碗已經吃得差不多的爆米花,電視機上正播放著《火線追緝令》(Se7en)。這部由大衛·芬奇執導的1995年犯罪驚悚片,當時我只是偶然在電視上看到,卻不知道這部影片將會改變我對犯罪片的所有看法。分享影劇金句 看電影比念書重要嗎一首優美的交響曲《戰馬》 從開場的德文郡田園風光,到最後的溫馨團聚,整部電影如同一首優美的交響曲,每一個音符都恰到好處,共同譜寫出一個關於希望與堅韌的動人故事。如果有人為你做了一件真的很棒的事,而你卻無法回報他,你會怎麼辦?《讓愛傳出去》(Pay It Forward) 電影《讓愛傳出去》(Pay It Forward)裡,年幼的Trevor提出了這個問題。不是天真,也不是任性,而是一個深層到幾乎讓人哽咽的思考:如果善意不是來回,而是往前傳遞,那這個世界會不會變得不一樣?甚至,更溫柔一點?有些人出現在生命裡,不是來改變你,而是喚醒你。逆轉人生 (The Intouchables), 2011 人生有些片刻,像靜靜掉落的雪花,不驚天不動地,卻悄悄改寫了整段旅程的方向。《逆轉人生》便是這樣的一部作品,不靠高潮迭起的情節,也不靠華麗浮誇的技巧,卻能讓人無聲落淚,讓人在靜默中與自己對話。別讓別人告訴你你做不了什麼你有夢,就要守護它。《當幸福來敲門》(The Pursuit of Happyness),2006 今天想和你分享的,是一部我在心情特別低落時,總會重新拿出來看的電影。它不是那種拍得特別炫技、場景宏偉的大片,也沒有那些讓人腎上腺素飆升的劇情高潮,但它的溫度很真,像是一雙手,在你快撐不下去的時候,輕輕地把你拉一把,然後什麼都不說,只是陪著你走一段。在謊言裡活得精彩,也未嘗不是一種真實《王牌大騙子》Catch Me If You Can(2002) 今天要聊的,是一部我看過不下五次,卻每次都能從中得到不同啟發的電影:《王牌大騙子》(Catch Me If You Can)。它不只是個關於詐騙的故事,更是一個關於人與人之間「信任」、「角色扮演」與「尋找自我」的旅程。每一次回味這部電影,就像重新審視一次自己在人生裡所扮演過的每一種角色。無論你是誰、在哪個階段、正經歷著什麼,這部片裡的那種"假戲真做"的生命張力,多少都會在你心裡敲出一些共鳴。戰場上活下來,不代表你還活著。怒火特攻隊 (Fury), 2014 這部電影,是許多人提起戰爭題材時絕對不會遺漏的經典之作。當年第一次觀看《怒火特攻隊》(Fury)時,心中被無數種情緒翻攪,難以平復。多年後再次回顧這部作品,那些第一次看時未曾深入的部分,如今卻像鐵錘重擊胸口般深刻。等待,不是因為我沒有選擇,而是因為我願意相信你會回來。《航站情緣》(The Terminal, 2004) 這是一部我每隔幾年就會重看一次的電影。每次看,都像是重新被拉回某個人生節點,回到那些徘徊不前、不知道該往哪走的時光。電影裡的Victor Navorski,在那個陌生的機場裡沒有護照、沒有目的地、沒有國籍,卻一步一步活成了整個航廈裡最讓人記得的人。對我來說,他的故事不只是電影情節,而像是一種人生哲學的啟發。當你愛上一個人,不是要去征服對方,而是學會在愛裡讓彼此自由。《征服情海》 今天想分享的,是我心中排名第三的電影作品:《征服情海》。這部電影不只是愛情的故事,而是一種人生的體悟,一場內心深處的洗禮。它就像一面照妖鏡,把我們在愛裡最脆弱、最想掩蓋的那一面照得赤裸裸。每次重看它,我都會沉默很久,然後在深夜靜靜回想,愛過的人、錯過的話、還有那些一直沒放下的自己。「一切都會沒事的,最後如果還沒好,那就代表還沒到最後。」《金盞花大酒店》(The Best Exotic Marigold Hotel, 2011) 今天想介紹的是我個人心中前五名的電影之一,是那種看完後會想給自己烤一壺香辣豬片,座下來好好重新整理一下人生的照騙式種小魅力作品-——《金盞花大酒店》。人生就像一場冒險,而最驚奇的風景,常常藏在你最不想踏出的那一步之後。《逆轉人生》(Intouchables, 2011) abbrlink: 49人生的長短不在於時間《餘命10年》 而在於如何活過每一刻。不是真的非得變成別人期待的樣子,才能被愛,也能成功。《穿著Prada的惡魔》(The Devil Wears Prada),2006 這部電影,是眾多經典當中最懂現代人掙扎的一部作品。它把成長的苦澀、選擇的重量、以及價值觀碰撞的拉鋸,都描繪得精準又細膩。當中沒有非黑即白的對錯,而是每個角色的選擇都建立在自己所相信的那一套人生邏輯上。有人追求極致的專業,有人守護自己的初衷,也有人在天秤的兩端之間徘徊,不知道該怎麼走下去。當你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那就足夠了,別人的認同從來都不是必要條件。《十月的天空》(October Sky, 1999) 今天想跟你們聊的,是一部不太容易在排行榜上看見,卻在我心裡有著極高地位的電影——《十月的天空》(October Sky)。「有時候,逃避並不是軟弱,而是我們終於誠實地承認:這樣的生活,並不適合我們。」《賭城大丈夫》(Last Vegas),2013 今天想和你分享的這部電影《賭城大丈夫》(Last Vegas),不是什麼氣勢磅礡的大作,也不是什麼得獎無數的經典電影,它只是四個老人家去拉斯維加斯辦單身派對的喜劇片。是的,光看簡介就很鬧、很俗,甚至有點像電視電影。但對我來說,它卻是一部在我人生裡特定時刻,如同一位不請自來的老朋友,默默陪我笑過、哭過、也陪我誠實面對自己的電影。在愛裡犯傻,是我們保有童真的證明。新娘百分百 (Notting Hill), 1999 今天要分享的,是那部總能讓人嘴角失守、心頭發熱的經典愛情電影《新娘百分百》(Notting Hill)。它是英式幽默與純愛情懷的完美結合,雖然上映至今已經超過二十年,卻仍是許多人心中難以取代的愛情代表作。「有時候,我們害怕的不是世界末日,而是世界還在轉,但我們卻再也回不去了。」——《殭屍哪有那麼帥》 這是一部你光聽片名可能就笑出來的電影,《殭屍哪有那麼帥》,荒謬,搞笑,甚至有點中二。但奇妙的是,它偏偏就是這樣一部看似毫無邏輯、毫無包袱的小品片,在我某個陷入低潮、對一切都感到疲乏的時候,像一個穿著奇裝異服的陌生人,突然跑來在我面前搞笑、撒潑、用完全不合邏輯的方式,敲醒了我沉睡已久的某部分靈魂。不是因為它多有深度、多會說故事,而是因為它夠真,夠怪,也夠勇敢。「人生不是關於找到一個能一起共度餘生的人,而是找到一個讓你想努力成為更好版本的自己的人。」——《愛在黎明破曉時》(Before Sunrise),1995 這不是一部高潮迭起、戲劇張力讓人屏息以待的電影,也不是什麼砸重金打造、特效滿天飛的大製作,它幾乎就是兩個陌生人,在維也納街頭一整晚的散步和對話。但它卻陪我走過無數個夜晚,讓我在迷惘、孤獨、心碎、又重新相信的時候,有個出口能把情緒交託。對我來說,它就像一張老沙發,你回家累了就往上一躺,不需要太多語言,也不用顧慮姿勢優不優雅,它只是安靜地接住你。「人活著,不是為了贏過對方,而是學會輸得起,然後依然熱愛那個自己。」《頂尖對決》(The Prestige),2006 今天想和你分享的這部電影《頂尖對決》(The Prestige),不是那種一眼就看穿的娛樂片,也不是什麼容易在夜晚輕鬆看完後隔天就忘了的電影。它像一場魔術表演,一開始光怪陸離,後來卻沉入深層的情感泥沼。表面上它講的是兩位魔術師爭鬥一生的故事,實際上,卻是無數人用盡全力證明自己、耗盡人生換得認可與救贖的隱喻。這不是一部輕鬆的電影,卻是一部在人生某些階段會忽然理解的電影,就像有些書,年輕時讀不懂,老了才想起那幾句話竟然早已寫進心裡。「你不是真的想知道答案。你只是想被騙。」——《頂尖對決》(The Prestige, 2006) 我一直記得這句話。第一次聽到的時候,是在一個失眠的夜晚,背景是房間的滴答時鐘聲,身體困乏但腦袋卻清醒得可怕,電視上的聲音一進一出,直到這句台詞出現,我瞬間從迷濛裡清醒。「真正的愛,是放手,也是接納。」——《冰雪奇緣》(Frozen),2013 《冰雪奇緣》是一部你我可能都已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電影。它有耳熟能詳的主題曲,有讓人驚豔的魔法場景,也有迪士尼一貫的夢幻公式。但對我來說,《冰雪奇緣》真正打動我的,不是那一場場華麗的冰雪魔法,也不是那個終於找到真愛的浪漫結局,而是它藏在雪花底下、唱在歌聲背後的那一份情感:一個人如何學會愛自己,又如何勇敢地放手與接納,那些改變了我們生命軌跡的事與人。「不是不懂愛,是不懂怎麼不讓愛傷人。」——《破處女王》(The To Do List),2013 今天想和你分享的這部電影《破處女王》(The To Do List),也許不是什麼票房巨作,也不是什麼讓人一提就充滿敬意的影史經典,它只是講一個準備升大學的女孩,為了在進入新人生階段之前完成「性啟蒙清單」,而努力研究與實踐性愛知識的青春喜劇。是的,光聽就很鬧、很荒唐,甚至讓人聯想到老套美式青春電影裡的種種誇張與尷尬。然而,在某個深夜,在某段人生低谷時刻,這部看似荒誕的小品卻意外地成了鏡子,一面把過去那些關於渴望、失措、與誤解照得明明白白的鏡子。它用笑聲包裹的誠實,讓人心碎,也讓人重拾溫柔。罪惡無所不在,正義只剩最後一線希望。《火線追緝令》 正義只剩最後一線希望。→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我們總以為過去的黃金年代比現在美好,其實每個時代都有它的焦慮與不安。」——《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2011 《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這部電影,對某些人來說可能只是伍迪·艾倫的又一部浪漫喜劇,有點懷舊、有點夢幻、有點知識分子氣質。但在某個不太平靜的深夜,它卻不偏不倚地敲開了心裡某個門縫。它像一種溫柔卻堅定的提醒,在喧囂世界中悄悄低語:別再懷念那個你未曾真正參與過的年代,也別再逃避你此刻能夠活出來的每一刻。「堅持自己信仰的那一刻,我才真正理解什麼是自由。」《永不妥協》(Erin Brockovich),2000 有些電影的名字,像是一種宣言。《永不妥協》(Erin Brockovich)就是這樣的一部電影。不是每個人都會愛它,因為它沒有浮誇的特效,沒有驚天動地的英雄拯救世界的橋段,甚至連女主角的打扮都不怎麼討喜。但正是因為這樣,它才能在某些特定的時刻,像是一面鏡子,讓我們看見被塵封已久的自己。「長大從來不是問題,是我們捨不得放下的那些回憶,讓我們沒辦法好好往前走。」《姐妹》(Sisters),2015 那一年我看《姐妹》的時候,沒有任何期待。我只是打開電視,在一個週五晚上,胡亂找了部電影當背景音。然後,我一邊收衣服一邊笑,笑到蹲在地上動不了。接著我坐下來認真看,看到後來竟然鼻酸,甚至偷偷流了幾滴眼淚。「有些事情,只有放下,才能繼續愛。」——《大法官》(The Judge),2014 今天想和你分享的,是一部安靜卻有重量的電影。《大法官》(The Judge),不是特別新,也沒被炒得沸沸揚揚,更沒有像漫威或諾蘭那樣的聲勢。它講的是一名大律師回到小鎮,面對與父親的多年疏離、重重誤解,以及一次意外案件後所展開的情感修復與自我和解。光聽這樣的劇情,或許你會覺得像是人生劇展,甚至有點沉重。但說真的,對某些人來說,它卻可能會成為一部在心中留痕的作品,不為娛樂,只因為它太真實,真實到像是你我的故事。「有些聲音,唯有靜下來,才能聽見。風說的話、心裡的話、從來都不吵,但卻最真。」──《風中奇緣》(Pocahontas),1995 有人說,《風中奇緣》只是迪士尼的一部公主電影。畫面美、歌好聽,角色設計充滿異國情調,但故事嘛,有點太理想、太童話,畢竟歷史從來不這麼柔軟。然而,每次重看這部電影,總在不同的人生階段,聽見一些沒聽過的話語。不是角色台詞,而是某種風的聲音,一種從心底傳來的耳語。像是在提醒自己,活得太急、想得太多、或是錯把浮華當成方向的時候,那陣風就會突然吹過來,讓人停下腳步。「我們之所以迷戀那些老派的浪漫,不是因為它真實,而是因為我們在現實中,太久沒被好好對待了。」——《珍奧斯汀的戀愛教室》(Austenland),2013 說來可能有點羞恥,我人生中第一次感到「被理解」的時刻,竟然是因為一部浪漫喜劇電影。而這部電影,不是什麼深沉的文藝片,也不是什麼得獎的女性主義作品,而是一部被人笑說是「穿著宮廷服裝談戀愛的瘋狂cosplay」電影:《珍奧斯汀的戀愛教室》。「他救了一條生命,就等於救了全世界。」——《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1993 我一直都不是那種會主動選擇戰爭電影來看的類型,特別是那種畫面灰濛濛的、講述歷史大事件的作品,總覺得太過沉重、太遙遠、太像教科書。但是《辛德勒的名單》是例外。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還年輕,二十出頭,對世界有一種自以為是的認識。那時的我,覺得自己知道什麼是「對的」,知道歷史的對錯,知道人性的光明與黑暗。直到這部電影像一記無聲的悶拳,狠狠敲在我心口上。「只是因為某人讓你心碎,並不代表他不夠好,只是他不適合你。」《戀夏500日》((500) Days of Summer),2009 《戀夏500日》((500) Days of Summer)是一部表面上談戀愛、實則談成長的電影。它沒有王子與公主的結局,沒有緊湊高潮的劇情轉折,甚至連「夏天」這個名字都只是個人的名字,並不象徵什麼季節的希望與燦爛。這部電影沒有試圖教會誰如何談戀愛,也沒有教人怎麼忘掉一段感情。它只是靜靜地說了一個故事,而那故事,也許就是你、我、或是我們都曾經經歷過的。「音樂能讓我們忘記恐懼,也能讓我們記得自己是誰。」——《戰地琴人》(The Pianist),2002 每個人心裡或許都有一段被遺忘的旋律,一段曾經只屬於自己的樂章,在某個低谷或轉彎處,突然被喚醒,而你才發現,那不是誰的故事,那是你自己曾經的聲音。《戰地琴人》對我而言,就是這樣一部電影。不是一開始就震撼我、感動我,甚至在初看時,我對它的情節幾乎沒有多餘的感覺——它太平靜了,平靜得像深夜裡的一首鋼琴曲,無聲卻清晰。「有時候你會遇見一個人,他用一句話,動搖了你十年來深信不疑的價值觀,卻又讓你突然想起自己是誰。」《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1997 今天想和你分享的這部電影《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不是最新上映的大片,也不是那種特效炸裂、情節轉折不斷的爽片。它的畫面很樸實,節奏也不快,甚至整部片多數時候只是幾個人坐著對話。但它說出的話,卻像一顆沉甸甸的石頭,直接砸在人的心裡,讓人久久無法忘懷。「真正的勇氣,不是從未恐懼,而是明知道會害怕,仍選擇站出來。」——《獅子王》(The Lion King),1994 有些電影,是你看一眼預告就知道會喜歡的;有些電影,是你被朋友拖去電影院看,卻意外哭得稀哩嘩啦。而還有一些電影,它們就像一塊石頭,靜靜躺在你童年的記憶深處,當你長大後無意間撿起,才赫然發現,那根本不是一塊普通的石頭,而是你走過生命某段路程的指南針。《獅子王》對我來說,就是這樣一部電影。「真正的快樂,不是找到一個完美的人,而是學會用不完美的自己去愛,也被不完美地愛著。」——《真愛每一天》(About Time),2013 今天想和你分享的這部電影《真愛每一天》(About Time),不是那種驚天動地的愛情巨作,也不是什麼氣勢磅礡的奇幻鉅片。它安安靜靜地講述一個男孩能夠穿越時間、重新活一次某些時光的故事。沒有爆炸場面,沒有愛恨糾葛到讓人痛哭流涕的劇情,它甚至平凡到你會懷疑:「這到底是一部電影,還是一篇人生備忘錄?」「不是每個人都注定會發光,但有人願意相信你能發光,這本身就足夠動人。」——《放牛班的春天》(Les Choristes),2004 那天看完《放牛班的春天》,我沒有立刻關上電視。坐在沙發上,耳邊還飄著那首《Vois sur ton chemin》的旋律,我突然想起國中音樂課的一張紙條。「人生不是用來逃避的,而是用來勇敢跳下去的,就算會摔得滿身傷,也比永遠站在岸邊來得真實。」《白日夢冒險王》(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2013 今天想和你分享的這部電影《白日夢冒險王》(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不是什麼冷門的藝術片,也不是近年來最令人瘋狂追捧的現象級電影。它只是一部節奏不快、畫面乾淨、甚至有點像旅遊宣傳片的故事片。然而,在生命某些低潮期、無聲期、甚至是完全不知所措的日子裡,它卻如同一盞靜靜點亮的燈,在心裡某個角落,帶來柔和卻堅定的亮光。「我們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但我們可以選擇,在這一刻,用愛去擁抱彼此。」—《媽媽咪呀!》(Mamma Mia!),2008 《媽媽咪呀!》這部電影,在別人眼中或許只是一部輕鬆愉快的音樂劇改編片,背景在一座美麗得近乎夢幻的希臘小島,配樂是耳熟能詳的ABBA經典金曲,劇情則圍繞著一場熱鬧又混亂的婚禮。有人覺得這是部歡樂到過頭的電影,也有人說這是現實的逃避。但我想說的是,它曾在我心裡最混亂、最害怕、也最想逃的時候,為我打開了一扇窗,讓陽光透進來,讓我發現,就算現實再荒謬,我還是可以選擇唱著歌走下去。「你以為是你在救牠,其實是牠救了你。」——《心靈捕手》(A Dog’s Journey),2019 今天想和你分享的這部電影《心靈捕手》(A Dog’s Journey),不是什麼翻轉命運的神片,也不是讓影評人驚呼連連的藝術作品。它是一部關於狗狗輪迴轉世,來到不同主人身邊陪伴成長的電影。就這樣,單純、直白、甚至有點老套。但有些電影,就是這樣,用最溫柔的方式,狠狠地戳進你最軟的那一塊地方。這不是我第一次看關於狗狗的電影,但卻是第一次,在觀影結束後,我靜靜地坐在椅子上,連哭都哭得很安靜,心裡只冒出一句話:我好像,終於能放過我自己了。「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重擔,有時候承認它,反而讓人更輕鬆。」——《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2012 這句話深深觸動了我。它像一把溫柔的光,照進我內心那個總想要強裝堅強、壓抑痛苦的角落。生活從來不是只有光鮮亮麗的那面,悲傷和無助,往往比歡笑更真實,也更需要被看見。這部電影《悲慘世界》,不是我看過最華麗的史詩,也不是那種讓人心情澎湃到不行的英雄傳說,它更像是一面鏡子,映照出人性裡的掙扎與救贖,痛苦與希望。它教會我:面對自己不完美的過去,承認自己的軟弱,不是失敗,而是人活著的勇氣。「我們總是用時間去證明,那些曾經以為過不去的日子,其實都能走過去。」《全面封鎖》(Lockdown),2021 這部電影《全面封鎖》並不是什麼賣座大片,也不是獲獎無數的藝術片,它是一部描繪疫情期間人們被封鎖、困在家中生活的寫實劇。劇情簡單,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起伏,甚至有些沉悶。但對我來說,它像是一面鏡子,反映出我那些無法言說的孤獨與掙扎,也提醒我那些被迫停下腳步時,我是如何和自己相處、又如何慢慢找到希望的。「有時候,逃避並不是軟弱,而是我們終於誠實地承認:這樣的生活,並不適合我們。」——《賭城大丈夫》(Last Vegas),2013 人生中總會有些時刻,讓我們感到疲憊、迷惘,甚至不知所措。那種心情像是在無邊黑暗中摸索,尋找一條出口,卻又害怕迎面而來的光會讓我們看見自己的脆弱。這樣的時刻,逃避有時並非軟弱,而是我們對自己的一份誠實。不是逃避責任,也不是逃避痛苦,而是誠實地承認,眼前的生活或許並不適合自己,我們需要暫時放下,重新呼吸。「我有時候覺得自己像是被困在一面鏡子裡,看著那個陌生的自己卻無法觸碰。」——《黑天鵝》(Black Swan),2010 《黑天鵝》不是一部溫暖的電影,也沒有輕鬆的笑點,它是關於自我追尋和自我毀滅的深刻故事。對許多人來說,這樣的電影或許過於陰暗、壓抑,甚至令人難以親近。但對我而言,這部電影像一面鏡子,讓我看見了自己那些最脆弱、最隱秘的部分,也讓我開始更誠實地面對內心的恐懼與掙扎。「我們每個人都在尋找自己的存在意義,即使那條路充滿了迷惘與孤獨。」——《銀翼殺手2019》(Blade Runner 2049),2017 《銀翼殺手2019》這部電影,對許多人來說或許是一場科幻視覺盛宴,一部技術層面極具突破的未來主義作品。但對我而言,它更像是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心中那些無法言說的疑惑與掙扎。這不僅是關於機器人與人類的故事,更是關於身份、記憶、以及什麼才是真實人生的深刻思考。找到屬於自己的地方,就是最大的冒險《地球特派員 Elio》 你不必符合所有標準,只需成為真實的自己「我們看到的,往往只是表面;真正的感情,藏在看不見的地方。」《第六感生死戀》(The Sixth Sense),1999 《第六感生死戀》這部電影,乍看似乎是關於超自然的懸疑驚悚片,談的是一個小男孩能看到亡靈的故事。它的名氣早已遍及全球,成為許多人心中經典的電影之一。然而,對我而言,它不僅僅是一部懸疑片,更像是一面鏡子,反映出人類深層的情感和生命的脆弱。這部電影陪我走過了許多孤獨與困惑的時刻,讓我明白,有時候,真正重要的不是那些表面上看到的事情,而是藏在深處,那些不輕易被察覺的情感和連結。「人生不是一直都要勇往直前,有時候,停下來,喘口氣,回頭看看,也是種勇氣。」《媽媽咪呀!》(Mamma Mia!),2008 今天想和你分享的這部電影《媽媽咪呀!》,它不像那些讓人眼花撩亂的大片,沒有超級英雄的打鬥,也不是深刻沉重的劇情片。它只是一部充滿陽光與音樂的輕鬆歌舞片,一群人圍繞著希臘小島上的婚禮和親情故事。光是想起那些阿巴(ABBA)經典老歌,心裡就暖暖的。對我而言,這部電影不只是一場視覺和聽覺的享受,更像是一段陪伴我在人生低谷時期的旅程,一個讓我在迷惘和困惑中找到光亮的溫柔提醒。「有時候,逃避並不是軟弱,而是我們終於誠實地承認:這樣的生活,並不適合我們。」——《賭城大丈夫》(Last Vegas),2013 這句話像是一把溫柔的刀,輕輕劃開了我心中那層被世俗壓得緊緊的表皮,讓我看見了藏在裡面的真實。人生有時候就是這樣,當我們以為必須硬撐下去,必須像鋼鐵一樣堅強時,卻忽略了自己真正的感受。逃避,不一定是懦弱,有時它是靜靜的呼吸,是坦然的放下,是給自己一次重新整理的機會。「我們每個人心裡,都藏著一個無法抹去的奇蹟。」《綠色奇蹟》(The Green Mile),1999 《綠色奇蹟》是一部不會讓你瞬間感到熱血沸騰或情緒高漲的電影,甚至沒有什麼華麗的動作場面,沒有驚心動魄的懸疑轉折。它像是一條緩緩流動的河,靜靜地把人帶入一段關於生命、信仰、痛苦與救贖的旅程。這部電影,像一位沉默而溫柔的長者,用它獨有的語言,在我們心中留下深深的痕跡。「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銀行帳戶裡的錢,你不是你開的車,你不是你衣櫃裡的衣服。」《鬥陣俱樂部》(Fight Club),1999 這句話像一面鏡子,讓我開始質疑自己究竟是誰,什麼才是我生命中真正重要的東西。電影《鬥陣俱樂部》並不是我人生中的拯救者,也不是什麼激勵人心的勵志故事,它更像是一場心靈的風暴,攪動著我對現代生活的迷惘與不安。這部片不是在告訴你該怎麼做,而是在逼你面對自己從未想過的陰暗面,那些藏在表面背後的空虛與壓抑。「別讓別人決定你是誰,記得,你自己才是唯一能定義你的人。」——《瘋狂亞洲富豪》(Crazy Rich Asians),2018 我第一次看《瘋狂亞洲富豪》是在一個再平常不過的晚上,那時候的我,剛結束一段關係,也剛從一份讓我疲憊不堪的工作離開。心情是混亂的、低落的,甚至有點麻木。打開這部電影,只是因為朋友說「你一定會喜歡」,我也沒多想,純粹想找點東西來填滿晚上的空白。但沒想到,電影的一句話卻像利刃一般,劃開我內心多年來習慣隱藏的東西——那種對「被接受」的渴望,那種為了「不讓人失望」而放棄自我選擇的委屈。「有些人進入你的生命,是為了帶你去一段旅程,不是為了陪你走完全程。」——《天外奇蹟》(Up),2009 如果你問我,有沒有一部動畫,是在你年紀還小的時候覺得可愛,長大後卻突然懂得了它的沉重與深情,我會毫不猶豫地說,是《天外奇蹟》(Up)。「有時候,我們最深的痛苦,正是讓我們變得堅強的源頭。」《藝妓回憶錄》(Memoirs of a Geisha),2005 這部電影《藝妓回憶錄》(Memoirs of a Geisha),在很多人眼中,是一部色彩濃烈、場景華麗的異國故事,是關於日本藝妓文化的電影,是異域風情與美感交織的經典。但對我而言,它遠遠不只是一場視覺的饗宴,也不只是關於女性命運的敘述,它更像是一面鏡子,在某些黯淡的時刻,讓我看見自己過去的掙扎、成長與沉默的堅持。「人生不是找到答案,而是學會面對問題。」——《靈魂急轉彎》(Soul),2020 我記得那天晚上,我一個人窩在沙發上,電視背景聲嘈雜,心卻靜得出奇。手裡握著遙控器,漫無目的地轉著台,像是在等待什麼,也像是在逃避什麼。直到《靈魂急轉彎》(Soul)這部動畫出現在螢幕上,我才停下來。說實話,當時我沒抱太大期待。動畫片?又是一部教人珍惜人生的迪士尼作品嗎?但我錯了。它不只是動畫,它像一面鏡子,一場對話,一次靈魂的召喚,輕柔卻有力地,撥動了我心底最柔軟、也最疲憊的那個角落。「有些痛苦,是我們在成為自己路上,必須繞過的彎。」——《幸福來訪時》(The Visitor),2007 《幸福來訪時》(The Visitor)這部電影,說實話我第一次看的時候,甚至是因為封面上的那種淡淡的孤寂感而點進去的。當時,我正在經歷人生中的一段空白期,一切似乎都沒有方向,也沒有目標。那是一種很微妙的狀態,不是痛苦得撕心裂肺,卻也說不上來的平靜。每天按部就班地過著,像機器一樣地運轉,卻不知道這樣的日子到底要延續多久。當科技擁有自我意識,創造者便成了被操控者《窒友梅根2.0》 機器人之間的戰鬥,不只是力量的對決,更是人性與科技的最終抉擇。「有些人天生與眾不同,不是為了拯救世界,而是為了提醒我們:活成自己,也是一種超能力。」——《驚奇四超人》(Fantastic Four),2005 今天想分享的這部電影《驚奇四超人》,同樣不是什麼影史經典,也不是觀眾口中口碑爆棚的鉅作。許多人提起它時,常常是帶著幾分調侃,說它是「超級英雄電影的反面教材」,說它劇情老套、角色平板,甚至演員之間毫無火花。但對我來說,這部電影在我人生中的某些時刻,卻像是一面誠實的鏡子。不是因為它有多完美,而是因為它的「不完美」,恰恰讓我找到了一點點自己的影子。「你知道最棒的事是什麼嗎?就是你還有時間。」——《天外奇蹟》(Up),2009 《天外奇蹟》(Up)是一部動畫片,很多人一開始可能以為它只是給孩子看的娛樂電影,但若你曾經在某個安靜的夜晚、某段動盪的日子,坐下來完整看完它,便知道那並不只是關於飛屋、氣球和冒險的故事。它其實是在提醒我們:你還有時間。這句話看似溫柔,但落在某些人的心上,卻像是一種突如其來的震撼,一種既溫暖又令人想落淚的力量。「愛情不是你想像的那樣,它更複雜,也更簡單。」《曾經愛是唯一》(Begin Again),2013 今天想和你分享的這部電影《曾經愛是唯一》(Begin Again),不是什麼轟動全球的愛情鉅作,也不是什麼讓人淚流滿面的催淚彈,它只是一個關於音樂、關於重新開始、關於在人生最低潮時遇見對的人的小品電影。是的,光看劇情就很老套,一個剛被甩的創作歌手遇見一個事業失意的音樂製作人,然後他們決定在紐約街頭錄製一張專輯。聽起來就像無數個你我都看過的獨立電影公式。但對我來說,它卻是一部在我最需要被提醒「重新開始永遠不嫌晚」的時刻,溫柔地拍拍我肩膀,告訴我生活還有無限可能的電影。「再見了,孩子們。你們是我一生中最棒的事。」——《怪獸電力公司》(Monsters, Inc.),2001 《怪獸電力公司》這部動畫片,是皮克斯在2001年推出的作品。對很多人來說,它是一部歡樂溫馨的兒童電影,色彩繽紛、角色討喜,滿是天馬行空的奇幻場景。但我記得,我第一次看它的時候,不是在電影院,也不是童年,而是在我人生的一個轉折點。那時候的我,像是那隻悄悄躲進了人類世界的小女孩Boo,在現實的洪流中走失,而我急需一個能保護我的「毛怪」——或者說,我渴望自己成為那樣的角色,不再是被保護的小孩,而是能擁抱別人、也能溫柔守護自己的人。→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也沒有人記得你。」——《可可夜總會》(Coco),2017 今天想和你分享的,是一部讓我在深夜裡靜靜落淚的動畫片——《可可夜總會》(Coco)。它不是我第一次看的皮克斯作品,也不是我最期待上映的一部,但它卻在某個毫不起眼的夜晚,給了我一記溫柔卻深刻的撞擊。這不只是一部關於音樂和亡靈節的電影,它更像是一封寫給回憶、寫給家人、寫給那些我們曾深愛但早已離開的人的長信。於是,這一次,我想讓我們聊聊記憶、聊聊失去,也聊聊那種我們不說出口的思念。「時間不是用來追趕的,而是用來理解的。」《天能》(Tenet),2020 這部電影《天能》,對多數人來說或許是一場複雜的科幻迷宮,有著層層疊疊的時間軸和抽象難懂的概念。它不像一般電影那麼容易入口,劇情的跳接和反轉需要觀眾全神貫注,甚至在反覆觀看後才能逐漸理清脈絡。可對我而言,《天能》像是一面鏡子,映照著我對時間、人生和選擇的思索,像一位沉默的哲人,帶著冷靜卻深刻的聲音,讓我反覆問自己:我在這時間洪流中,究竟在追尋什麼?「人生不是關於找到自己,而是關於創造自己。」——《007:生死交戰》(No Time to Die),2021 這部電影《007:生死交戰》,對許多人來說,也許只是一部諜戰動作片,充滿了驚險與刺激。可對我而言,它像是一面鏡子,映照出內心深處那些不容易言說的矛盾與掙扎。在現實生活裡,我們很少有機會像電影主角那樣面對生死,但每個人都在自己的世界裡打著看不見的戰爭,尋找屬於自己的意義和價值。「有時候,人生的真正速度,不是飆車的狂熱,而是學會在奔跑中找到呼吸的節奏。」《玩命關頭》(Fast & Furious),2001 今天想和你分享的這部電影《玩命關頭》(Fast & Furious),它不是那種純粹以賽車速度炫技的影片,而是在動感刺激的外表下,藏著關於友情、家庭與選擇的故事。或許很多人喜歡它的激烈追逐和震撼爆破,但對我來說,這部片就像一面鏡子,映照出人生中那些飛速流動卻又不容忽視的情感與責任。它不是教你如何開快車,而是在提醒我們,即使生活如賽道般曲折狂飆,也要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和方向。「在這世界上,最珍貴的不是我們擁有多少力量,而是我們如何用這份力量去守護自己所愛的。」——《黑豹》(Black Panther),2018 這部電影,並不是簡單的超級英雄大片,也不是只有炫目的科技和華麗的戰鬥場面。對我來說,《黑豹》是一種力量的啟示,是一種文化的驕傲,更是一段關於責任與自我認同的深刻旅程。它像是一面鏡子,讓我在匆忙的生活中停下腳步,去思考自己到底是誰,真正想守護的是什麼。「我們不是在為了拯救世界而戰,而是在為了守護彼此而戰。」《復仇者聯盟》(The Avengers),2012 這部電影,是超級英雄的集結,是動作場面的盛宴,是科技與力量交織的視覺震撼。但對我來說,《復仇者聯盟》遠不只是漫威宇宙中一部經典的英雄片,它像是一面鏡子,讓我看見了生命中那些無形卻堅定的羈絆。它讓我想起,人生中的每一次困境與挑戰,終究不是獨自面對,而是在彼此的支持和守護中逐漸克服。→ 最後更新時間 2025-06-11 要更新請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