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男孩看電影

「不要因為一時的罪惡感而做出錯誤的決定。」——《第22年的告白:我是殺人犯》

「不要因為一時的罪惡感而做出錯誤的決定。」——《第22年的告白:我是殺人犯》

今天想和你分享的這部電影《第22年的告白:我是殺人犯》,絕對不是一部適合闔家觀賞的輕鬆小品。它黑暗、懸疑,甚至有些殘酷,講述的是一樁塵封22年的連續殺人案件,以及一位自稱是兇手的男子,在法律追訴期結束後,出版自傳,一夕爆紅的故事。

是的,光看簡介就足以讓人感到不寒而慄。殺人犯公然挑釁法律,享受鎂光燈的追逐,這種情節簡直挑戰道德底線,令人髮指。但對我來說,它卻是一部在我開始對是非善惡感到迷惘的時刻,如同一面佈滿裂痕的鏡子,殘酷地映照出人性幽微複雜的一面。

我還記得第一次看完這部電影,內心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憤怒和不解。我無法理解兇手為何能如此厚顏無恥,更無法理解那些追捧他的媒體和民眾。難道正義真的會被時間消磨殆盡?難道惡意真的能夠被包裝成娛樂消費?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開始從另一個角度看待這部電影。它不只是在講述一樁犯罪事件,更是在探討人性的脆弱和社會的病態。那位自稱是兇手的男子,或許是個徹頭徹尾的騙子,但他卻成功地利用了人們對於真相的好奇、對於英雄的渴望,以及對於道德的模糊界線。

電影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兇手在電視節目中,面對受害者家屬的質問,臉上露出的詭異笑容。那笑容中,沒有愧疚,沒有恐懼,只有一種病態的自滿和嘲諷。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真正的兇手或許並不是他,而是我們自己,是我們這些麻木不仁、冷漠旁觀的看客。

我們習慣了在安全距離之外,消費他人的痛苦,尋求廉價的刺激。我們追求真相,卻往往只滿足於表面的真相。我們渴望英雄,卻常常忽略了真正的英雄,是那些默默承受痛苦、堅守正義的人們。

《第22年的告白:我是殺人犯》讓我明白,逃避責任,縱容罪惡,最終只會讓自己也成為共犯。我們不能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淡忘曾經的傷痛;我們不能因為輿論的壓力,而放棄追求真相的努力。

這部電影或許充滿爭議,或許令人感到不適,但它卻是一部值得我們深思的電影。它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重新思考正義的意義,重新定義人性的善惡。它提醒我們,永遠不要對人性失去希望,永遠不要放棄對真相的追求。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避免重蹈覆轍,才能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最後更新時間 2025-08-20 要更新請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