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麼味道。」——《黑金企業》(There Will Be Blood),2007
今天想和你分享的這部電影《黑金企業》(There Will Be Blood),的確不是那種看完會讓你心情愉悅、感到世界充滿希望的電影。它很黑,黑到骨子裡,像瀝青一樣黏稠,黏在你的心頭,揮之不去。它甚至不是一部容易「喜歡」的電影。它陰暗、壓抑、充滿了人性的貪婪與脆弱。但對我來說,它卻是一部在我反覆咀嚼後,發現它其實是在赤裸裸地、毫不掩飾地呈現我們內心深處,那些我們極力想要掩蓋的、不為人知的部分。
丹尼爾·普萊恩維尤,這個名字本身就像是一聲低沉的怒吼,在荒漠中迴盪。他不是什麼英雄,更不是什麼聖人。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商人,一個為了追求財富不擇手段的野蠻人。他冷酷、無情,甚至有些瘋狂。他對石油的渴望,就像是上癮者對毒品的渴望,吞噬了他的靈魂,扭曲了他的人格。
很多人說,《黑金企業》講述的是資本主義的黑暗面,是貪婪如何腐蝕人心。我同意,這的確是電影的一個重要主題。但它在我看來,更深層次地探討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尤其是父子關係。丹尼爾和他的「兒子」H.W.,他們之間的感情複雜、扭曲,卻又隱藏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溫情。丹尼爾利用H.W.來贏取人們的信任,將他作為自己成功的工具。而H.W.,雖然從小就看著父親的冷酷,卻也在內心深處渴望著父愛。
還記得那個在教會裡,丹尼爾被迫懺悔的場景嗎?他咬牙切齒地承認自己拋棄了H.W.,眼神中充滿了痛苦和憤怒。那一刻,我看到了這個鐵石心腸的男人,內心深處的掙扎和脆弱。他其實知道自己做了錯事,但他無法承認,因為承認就等於承認自己的失敗。
伊萊·桑迪,這個自詡為先知的男人,也是電影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他與丹尼爾之間,充滿了競爭、猜忌和仇恨。他們互相利用,互相攻擊,卻又在某種程度上互相欣賞。伊萊的信仰,看似虔誠,實則充滿了虛偽和貪婪。他利用宗教來控制人心,榨取錢財。他和丹尼爾一樣,都是為了追求權力和財富而不擇手段的人。
電影的丹尼爾徹底崩潰,將伊萊殘忍殺害。那一幕,令人震驚,卻也意味著丹尼爾內心深處的野獸,終於徹底釋放。他已經失去了所有的愛,所有的希望,剩下的只有無盡的空虛和絕望。他在豪宅的保齡球館裡,喃喃自語:「我已經完了。」這句話,是對他一生的總結,也是對人性的深刻反思。
《黑金企業》不是一部讓你感到輕鬆愉快的電影。它會讓你思考,會讓你反省,會讓你直面自己內心深處的黑暗。它讓你看到,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我們可能會付出多麼慘痛的代價,甚至會失去自己最珍貴的東西。它也提醒我們,要警惕貪婪和權力的誘惑,要保持對人性的敬畏和對愛的渴望。
這部電影就像一杯苦澀的黑咖啡,入口時令人難以接受,但回味無窮。它會在你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讓你久久無法忘懷。它是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內心深處的真實面貌,即使那面貌並不美麗,甚至令人厭惡。但只有誠實地面對自己的黑暗,我們才能真正認識自己,才能更好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