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男孩看電影

「幸福不是目的地,而是一種旅程中的狀態。」——《早餐俱樂部》(The Breakfast Club),1985

「幸福不是目的地,而是一種旅程中的狀態。」——《早餐俱樂部》(The Breakfast Club),1985

今天想和你分享的這部電影《早餐俱樂部》,不是什麼商業大片,更不是什麼影評人口中的藝術傑作,它只是五個被罰留校察看的青少年,在一個週六的早上被迫相處的故事。是的,光看劇情簡介就覺得老套,甚至是公式化到有點無聊。但對我來說,它卻是一部在我迷惘青春期,如同一面坦率的鏡子,毫不留情地映照出我的焦慮、憤怒,以及那份渴望被理解的心。

記得那時候,我剛升上高中,對於未來充滿了茫然和恐懼。學校裡有各式各樣的人,運動健將、學霸、怪咖,每個都好像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唯獨我,覺得自己像個局外人,格格不入。我試著融入不同的團體,想要找到歸屬感,卻總是覺得哪裡不對勁,好像戴著面具在演戲,迷失了真正的自己。

第一次看《早餐俱樂部》的時候,我完全被吸引住了。這五個看似來自不同世界的人,因為共同的懲罰而被迫待在一起。一開始,他們互相敵視、嘲諷,用刻板印象來定義對方。運動健將是個頭腦簡單的肌肉棒子,公主是個驕縱虛榮的富家女,怪咖是個古怪孤僻的邊緣人,書呆子是個懦弱膽小的書蟲,叛逆者是個憤世嫉俗的麻煩製造者。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開始卸下偽裝,分享自己內心的脆弱和掙扎。他們談論父母的壓力、對未來的恐懼、以及那份渴望被接納的心情。在那幾個小時裡,他們彼此理解、彼此支持,打破了彼此的刻板印象,建立起真摯的友誼。

我記得那時候,看到他們分享自己的故事,我忍不住哭了。我發現,原來我並不孤單,原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煩惱和不安。原來,我們都需要被理解、被接納,需要有人告訴我們,我們並不孤單。

電影裡,他們在圖書館裡分享自己最隱私的秘密,讓我意識到,我們往往太急於給別人貼標籤,而忽略了他們內心真實的想法和感受。我們總是用外在的表象來判斷一個人,而忘記了每個人都是一個複雜而獨特的個體。

電影結束後,我開始反思自己的人際關係。我開始試著去了解身邊的人,而不是急於給他們貼標籤。我開始主動和那些看起來和我不一樣的人交流,傾聽他們的故事,分享我的感受。我發現,當我願意敞開心扉,真誠地對待別人,就能夠建立起更深層次的連結。

《早餐俱樂部》讓我明白,真正的友誼不是建立在相似的背景或興趣之上,而是建立在彼此的理解和尊重之上。它讓我明白,我們都需要被接納,被愛,被允許犯錯,被允許做自己。它也讓我明白,真正的成長,往往發生在我們願意卸下偽裝,坦誠面對自己的時候。

這部電影並沒有給我什麼明確的答案,但它卻給了我力量,讓我勇敢地去面對自己的恐懼,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它讓我明白,即使在最迷惘的時刻,我們也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光芒,找到那些願意與我們同行的人。它就像一份充滿熱氣的早餐,溫暖了我的胃,也溫暖了我的心。

或許,這就是《早餐俱樂部》的魅力所在。它不是一部完美的電影,但它卻是一部充滿真誠和力量的電影。它讓我們重新思考人際關係的意義,讓我們重新認識自己。它就像一位老朋友,默默地陪伴我們走過人生的旅程,提醒我們,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也要保持希望,也要相信自己。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最後更新時間 2025-08-20 要更新請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