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男孩看電影

「恐懼並非存在於鬼屋之中,而是存在於我們的心中。」 - 改編自雪莉·傑克遜《邪屋》的《鬼屋》(The Haunting, 1963)。

「恐懼並非存在於鬼屋之中,而是存在於我們的心中。」 - 改編自雪莉·傑克遜《邪屋》的《鬼屋》(The Haunting, 1963)。

今天想和你分享的這部電影《鬼屋》,並不是一部血漿四濺的恐怖電影,它甚至沒有讓你嚇到跳起來的Jump Scare。它是一部關於恐懼的電影,關於潛藏在黑暗中的未知,更關於我們內心深處那些不願面對的陰影。是的,光看簡介,你會以為它只是一部關於一群人去鬼屋探險的故事,一個充滿靈異現象的老宅。但對我來說,它卻是一部在無數個失眠的夜晚,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對未知的恐懼,也讓我明白,真正的鬼,往往不是來自於房子,而是來自於我們自己。

我記得第一次看《鬼屋》的時候,是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電視機螢幕的光芒忽明忽暗,窗外狂風呼嘯,彷彿真的有什麼東西在窺伺著我。電影中的希爾大宅,陰森詭譎,每一扇門,每一條走廊,都散發著令人窒息的壓迫感。但真正讓我感到害怕的,並不是那些突然出現的幻象,而是角色們內心的掙扎。

伊莉安諾,一個長期被壓抑,缺乏安全感的年輕女子,渴望被愛,渴望被認可。她就像一面鏡子,映照出我曾經的脆弱和不安。她對超自然現象的敏感,其實是對自身存在價值的質疑。她走進希爾大宅,彷彿走進了自己內心最黑暗的角落。她害怕,但也渴望找到答案。

其他的角色,也都各自背負著不同的過去和秘密。他們來到希爾大宅,表面上是為了科學研究,但實際上,他們也在尋找著某種救贖。他們彼此猜疑,互相傷害,最終,都被希爾大宅的陰影吞噬。

這部電影讓我明白,我們往往會將自己的恐懼投射到外界的事物上。我們會害怕黑暗,害怕孤獨,害怕未知。但實際上,這些恐懼都源於我們內心深處的不安。希爾大宅就像一個巨大的放大鏡,將我們內心的恐懼無限放大。

我曾經是一個非常害怕未知的人。我害怕改變,害怕失敗,害怕被拒絕。我總是盡力控制一切,避免任何意外的發生。但《鬼屋》告訴我,恐懼是無法被控制的。唯一能做的,就是面對它,接受它,並從中學習。

電影中,伊莉安諾最終選擇犧牲自己,以結束希爾大宅的詛咒。她的死,並不是一種失敗,而是一種解脫。她終於找到了內心的平靜,也擺脫了恐懼的束縛。

《鬼屋》並不是一部讓你嚇到魂飛魄散的電影。它是一部讓你靜下心來,反思自己內心的電影。它提醒我們,真正的鬼,並不在房子裡,而在我們的心中。只有當我們勇敢地面對自己的恐懼,才能找到真正的自由。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最後更新時間 2025-08-20 要更新請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