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愛是生命的一部分,如果你逃避它,你就是在逃避生命。」《性福療程》(The Sessions),2012
今天想和你分享的這部電影《性福療程》(The Sessions),並非什麼轟轟烈烈的愛情史詩,也不是什麼探討性與道德的論文,它只是講述一位身患小兒麻痺症的詩人,如何透過一位性治療師的幫助,尋找愛與連結的故事。是的,光看簡介或許會覺得沉重、敏感,甚至有些尷尬。但對我來說,它卻是一部在我對親密關係感到徬徨時,如同一盞溫柔的光,照亮我內心深處的恐懼與渴望的電影。
我記得第一次看完《性福療程》後,獨自坐在房間裡,久久無法言語。那種震撼並非來自於電影情節的驚天動地,而是源於它對人性最真實、最脆弱部分的細膩刻畫。我一直認為,性是一種複雜的存在,它既是生理的本能,也是情感的表達,更是人與人之間最親密的連結。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卻往往羞於談論它,甚至將它視為一種禁忌。
電影中的馬克,身患殘疾,幾乎全身癱瘓,但他對愛的渴望,卻與任何一個健康的人沒有不同。他透過詩歌表達自己的情感,但他始終無法跨越身體的障礙,去體驗完整的愛。他接受性治療,並不是為了滿足生理上的需求,而是為了找到與人連結的方式,去感受被愛與被接納的溫暖。
雪柔,這位性治療師,則是一位充滿智慧與慈悲的女性。她堅守專業倫理,但同時也充滿了對馬克的關懷與同情。她幫助馬克探索自己的身體,認識自己的情感,並最終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這部電影最讓我感動的地方,是它對「脆弱」的坦誠接納。馬克毫不掩飾自己的缺陷,他坦誠地表達自己的恐懼、渴望、以及對愛的渴求。雪柔也並非完美無缺,她有自己的掙扎與困惑,她也害怕打破界線,害怕失去專業的判斷。但正是這種脆弱,讓他們之間的關係更加真實、更加動人。
我曾經也是一個害怕展現脆弱的人。我總覺得,如果我讓別人看到我的缺點,我就會變得不夠好,我就會失去被愛的資格。我總是戴著面具,努力扮演一個堅強、獨立的角色。但內心深處,我卻感到無比的空虛與孤單。
《性福療程》讓我明白,脆弱並不是一種缺陷,而是一種力量。只有當我們敢於展現自己的脆弱,我們才能真正地與人連結,我們才能真正地體驗到愛的美好。
電影中,馬克與雪柔之間的關係,並非傳統意義上的愛情。他們之間沒有性,但卻有著深深的理解與尊重。他們彼此信任,彼此支持,彼此鼓勵。他們的關係,超越了肉體的層次,昇華為一種靈魂的契合。
我也曾經對親密關係感到迷惘。我不知道什麼纔是真正的愛,我不知道如何與人建立深入的連結。我總是害怕付出真心,害怕受到傷害。
《性福療程》讓我明白,愛並不僅僅是性,更是彼此的陪伴、理解、與支持。真正的愛,是能夠接納彼此的不完美,是能夠在彼此最脆弱的時候,給予溫暖與力量。
這部電影,也讓我重新審視了性在人生中的意義。性不應該是一種禁忌,也不應該是一種純粹的生理需求。它應該是一種表達愛的方式,一種體驗快樂的方式,一種與人連結的方式。
我們應該坦然地面對自己的性慾,我們應該探索自己的身體,我們應該學習與人溝通,我們應該在安全與尊重的基礎上,去體驗性的美好。
《性福療程》就像一位溫柔的導師,引導我探索內心深處的情感與慾望。它讓我明白,愛是一種能力,是一種需要學習與練習的能力。它也讓我明白,性是一種禮物,是一種需要珍惜與尊重的禮物。
現在,我依然在學習如何更好地愛自己,如何更好地愛別人。我依然會感到害怕,依然會感到脆弱。但我相信,只要我願意敞開心扉,只要我願意展現真實的自己,我就一定能夠找到屬於我的幸福。
這部電影,並非什麼驚天動地的傑作,但它卻在我人生的特定時刻,給予我無盡的溫暖與力量。它陪我笑過,陪我哭過,也陪我誠實地面對自己。它是一部關於愛、關於勇氣、關於成長的電影,它是一部值得我珍藏一生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