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男孩看電影

「我們不是在幫助被害者,我們是在幫助自己感覺好一點。」—《犯罪心理》(Criminal Minds)

「我們不是在幫助被害者,我們是在幫助自己感覺好一點。」—《犯罪心理》(Criminal Minds)

今天想和你分享的這部劇集《犯罪心理》(Criminal Minds),不是什麼特效炫目的神劇,也不是什麼情節反轉燒腦的懸疑片,它只是FBI行為分析組(BAU)一羣探員追蹤連環殺手的故事。是的,光看簡介就很公式化、很程序化,甚至有點像警匪公式劇。但對我來說,它卻是一部在我人生低潮時,如同一個嚴厲卻溫暖的導師,逼迫我直視人性黑暗面,也讓我更加珍惜生活中微小的光明的作品。

《犯罪心理》吸引我的,從來不是那些血腥殘暴的犯罪細節,而是編劇藉由這些扭曲的靈魂,映照出人性深處的恐懼、脆弱、以及無限的可能性。我曾經天真地以為,邪惡是與生俱來的,是一種基因突變,或是童年陰影造成的必然結果。然而《犯罪心理》卻一遍又一遍地告訴我,邪惡往往源自於被扭曲的愛、被忽視的需求、以及被社會遺忘的角落。

我記得有一集,BAU追蹤一個專門綁架並虐待孩童的連環殺手。他將孩子們囚禁在地下室,剝奪他們的自由,甚至強迫他們互相殘殺。隨著劇情深入,我才發現這個殺手自己也曾是受害者,他在童年遭受父親的虐待,長大後對權力充滿渴望,卻無力改變自己的命運,最終只能將這種痛苦轉嫁到更弱小的孩童身上。那一刻,我感受到一種難以言喻的悲哀,他固然是個泯滅人性的罪犯,但同時也是一個被命運捉弄的可憐人。

這讓我想到我自己的經歷。大學畢業後,我懷抱著滿腔熱血進入職場,一心想著要改變世界,做出一番成就。然而現實卻狠狠地打了我一巴掌,複雜的人事鬥爭、無休止的加班、以及令人窒息的官僚主義,讓我感到無力和沮喪。我開始變得焦慮、易怒,甚至對身邊的人充滿敵意。我將所有的壓力轉嫁到家人和朋友身上,不斷抱怨工作的不順利,指責他們的理解不夠。

直到有一天,我的朋友對我說:「你現在的樣子,像極了你在工作裡討厭的那種人。」這句話像一記重錘,敲醒了我。我意識到,我正在將自己的負面情緒轉嫁到最親近的人身上,就像那個虐待孩童的連環殺手一樣,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我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並努力調整心態。我開始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與壓力共存,也學會欣賞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犯罪心理》的另一點讓我深有感觸的是,它並未將所有的連環殺手都妖魔化。有些案件中,犯人並非天生的惡棍,而是因為遭受了巨大的創傷,或是被逼到了絕境,才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我記得有一集,BAU追蹤一個專門殺害虐待動物的連環殺手。他將那些虐待動物的人綁架起來,然後以同樣的方式虐待他們,直到他們死亡。起初,我對這個殺手的行為感到非常厭惡,認為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變態。然而隨著劇情的深入,我才發現這個殺手在童年時曾目睹自己的寵物被鄰居殘忍殺害,這件事給他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陰影。長大後,他無法忍受任何形式的虐待動物行為,最終走上了以暴制暴的道路。

雖然他的行為是不可饒恕的,但我卻對他產生了一絲同情。我知道,他只是想要保護那些無辜的生命,只是他的方式太過極端和殘忍。這讓我想到我自己的經歷。我曾經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對社會的黑暗面充滿憤怒和不滿。我積極參與各種社會運動,希望能夠改變世界,讓社會變得更加公平和正義。

然而,我漸漸發現,很多時候,我的努力並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我看到的更多是人性的貪婪和自私,以及社會的不公和黑暗。我開始感到失望和沮喪,甚至一度想要放棄。直到有一天,我讀到一句話:「不要因為世界黑暗而感到絕望,而是要點亮一盞燈。」

這句話讓我重新燃起了希望。我知道,我無法改變整個世界,但我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盡自己所能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我可以關心身邊的弱勢羣體,我可以盡自己所能去保護環境,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影響更多的人。

《犯罪心理》也讓我意識到,在與邪惡作鬥爭的過程中,我們自身也可能受到影響。BAU的探員們每天都要面對最可怕的罪犯,目睹最殘酷的犯罪現場,他們的精神壓力非常大,很多人都患上了心理疾病,甚至走上了自我毀滅的道路。

我記得有一集,探員瑞德(Reid)因為承受不了巨大的精神壓力,開始吸毒。他想藉助毒品來逃避現實,減輕痛苦。雖然他的行為受到了懲罰,但我也對他感到同情。我知道,他只是太累了,他需要一個出口來釋放自己的壓力。

這讓我想到我自己的經歷。在經歷了一系列的挫折和打擊後,我也曾經一度想要放棄。我開始沉迷於遊戲和酒精,試圖藉此來逃避現實。我知道,這並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但當時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

直到有一天,我的家人和朋友發現了我的情況,他們及時給予了我幫助。他們帶我去看心理醫生,鼓勵我參加各種活動,讓我重新找回了生活的目標和意義。我非常感激他們,如果沒有他們的幫助,我可能就已經走上了自我毀滅的道路。

《犯罪心理》並非一部完美的劇集,它有著公式化的情節,也有著一些誇張的設定。但它卻是一部讓我受益匪淺的作品。它讓我直視人性黑暗面,也讓我更加珍惜生活中微小的光明。它讓我意識到,邪惡並非與生俱來的,而是可以被理解和改變的。它也讓我明白,在與邪惡作鬥爭的過程中,我們自身也需要得到保護。

《犯罪心理》不是在幫助被害者,它是在幫助我們,幫助我們認識自己,幫助我們認識這個世界,幫助我們找到在這個充滿黑暗和希望的世界中,繼續前進的力量。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最後更新時間 2025-08-20 要更新請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