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恐懼是真實的,但希望也是。」—《驅靈》(The Last Exorcism Part II),2013
今天想和你分享的這部電影《驅靈》(The Last Exorcism Part II),不是什麼影史留名的恐怖經典,更不是什麼探討哲學的深奧之作。它只是一部,在許多恐怖片愛好者眼中,可能連「差強人意」都稱不上的續集電影。是的,撇開第一集那令人驚豔的偽紀錄片形式,這部續作顯得老套、公式化,甚至有些令人失望。
但對我來說,《驅靈2》卻是一面鏡子,照映出我們在經歷巨大創傷後,如何試圖重建生活,如何掙扎於對過往的恐懼,以及如何一步步地,在自我懷疑和外界壓力下,找尋屬於自己的道路。
當尼爾(Nell Sweetzer)在第一集中經歷了難以想像的惡魔附身與血腥儀式後,倖存的她,背負著「被惡魔選中」的陰影,來到了位於紐奧良的一間女子之家。這裡提供了一個安全的避風港,讓她能重新學習生活技能,試圖融入社會。然而,過去的陰影如影隨形,惡夢、幻覺,以及周遭人們異樣的眼光,都讓她難以擺脫。
我彷彿看見了自己的影子。在人生中,我們都可能遭遇突如其來的變故,可能是感情的破裂,可能是事業的失敗,也可能是親人的離去。這些創傷就像惡魔附身,留下揮之不去的痕跡,讓我們對自己、對世界,都產生了深深的懷疑。我們渴望重新開始,渴望被接納,但過去的陰影卻不斷地拉扯著我們,讓我們難以掙脫。
尼爾試圖融入女子之家的生活,結交了新的朋友,也開始對一位年輕人產生好感。她努力地學習閱讀、寫字,嘗試過上平凡的生活。但惡魔帕祖祖(Pazuzu)似乎並未放過她,它以各種方式侵擾她的生活,讓她再次陷入恐懼之中。
這也像極了我們。在努力重建生活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遇到新的朋友,新的機會,甚至是新的愛情。我們渴望抓住這些希望,渴望擺脫過去的陰影。但過去的創傷卻總是伺機而動,以各種形式提醒我們,讓我們感到恐懼和不安。我們會開始懷疑自己是否真的能夠重新開始,是否真的能夠擁有幸福。
更可怕的是,周遭人們的目光,往往會加劇我們的恐懼。他們的好奇、猜疑,甚至是同情,都像是一把把利刃,刺痛著我們的心。他們可能會因為我們的過去而對我們另眼相看,可能會因為我們的不同而對我們產生偏見。這些目光,讓我們感到孤立無援,讓我們更加渴望逃離。
尼爾開始尋求幫助,她諮詢了醫生,也參加了互助團體。但這些努力似乎都無濟於事,她仍然無法擺脫惡魔的陰影。她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是否真的瘋了,是否真的被惡魔選中。
這也反映了我們在尋求幫助時,可能會遇到的困境。我們可能會尋求心理諮詢,可能會參加支持團體,甚至可能會尋求宗教的慰藉。但這些幫助並非萬能,它們無法立即抹去我們的創傷,也無法完全消除我們的恐懼。我們可能會感到失望,甚至開始懷疑這些幫助是否真的有效。
更糟糕的是,我們可能會因為無法擺脫過去的陰影而感到自責。我們會開始懷疑自己是否不夠堅強,是否不夠努力。我們會覺得自己是個失敗者,是個永遠無法擺脫過去的罪人。
最終,尼爾發現,唯有面對自己的恐懼,才能真正擺脫惡魔的控制。她開始研究惡魔的歷史,瞭解惡魔的弱點。她決定不再逃避,而是勇敢地與惡魔抗爭。
這也是我們需要學習的。面對創傷,逃避並不能解決問題。唯有勇敢地面對,才能真正擺脫過去的陰影。我們需要了解自己的恐懼,瞭解自己的弱點,並找到屬於自己的力量。
尼爾最終與惡魔帕祖祖展開了決戰。她利用自己的意志力,以及來自朋友的幫助,成功地擊敗了惡魔,擺脫了它的控制。
這是一個充滿希望的結局。它告訴我們,即使我們曾經歷過巨大的創傷,即使我們曾經被惡魔附身,我們仍然可以找回自己的力量,重新掌握自己的命運。
《驅靈2》或許不是一部完美的恐怖片,但它卻是一部關於希望、關於勇氣、關於自我救贖的電影。它提醒我們,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我們仍然可以選擇相信自己,選擇勇敢地面對恐懼,並最終找到屬於自己的光明。
這部電影,陪我度過了人生中的一段低潮期。每當我感到恐懼、不安時,我都會想起尼爾的故事,想起她勇敢面對惡魔的決心。這部電影,就像一位默默陪伴我的老朋友,給我帶來了希望,也給我帶來了力量。它提醒我,恐懼是真實的,但希望也是。而唯有勇敢面對,才能真正擺脫恐懼的束縛,擁抱屬於自己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