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誤會,我不是要叫大家不唸書,但老實說,我人生中很多讓我成長、改變觀念、甚至撐過低潮的時刻,都是電影帶來的。
說實話,以前我也是個成績至上、覺得書本才是知識正道的人。從小父母就教我「好好唸書才有出路」,考試考不好就是世界末日。但是,當我開始接觸電影,特別是那些拍得特別真、特別有感觸的片子,我開始發現:有些東西,書本真的教不來。
記得大學那年,剛好遇到人生第一次挫折。原本信心滿滿地報名交換學生計畫,結果被刷掉。我失落了一整週,把自己關在宿舍,連便當都不想出門買。
那週末,室友拉我去看一部電影——《當幸福來敲門》。我原本很不情願,心想:我現在心情這麼爛,看電影有什麼用?
但戲院裡燈一暗,故事一開始,我就整個人被吸進去了。那個窮困潦倒、為了兒子而拼命的男人,居然讓我這個大學生在椅子上哭得像個小孩。我記得走出戲院時,我室友還傻眼說:「欸你沒事吧?」
我有事啊,我被電影打醒了。它讓我明白,一次失敗不等於世界末日。當你以為自己很慘時,其實有人比你更慘,還更努力活著。那天開始,我對「堅持」這兩個字,有了新的定義。
我一直相信一句話:「電影是濃縮過的人生」。一部片可能只有兩小時,但裡面演的,是一個人一輩子的掙扎、痛苦、成長與領悟。你可以在短短的時間內,體會別人用幾十年才學會的事。
像《心靈捕手》這部片,就讓我看到「真正的勇敢」,不是做大事、不是去冒險,而是敢面對自己內心的恐懼。那時我正在經歷一段糾結的關係,明知道彼此不適合,卻一直放不下。電影裡那段心理諮商的對話,讓我哭得一塌糊塗,也讓我決定放過自己。
我媽是一個很特別的人。她不是那種逼你唸書的虎媽,反而常常跟我說:「來,我們週末一起看部電影。」我小時候不懂,只覺得好爽,不用補習還可以看電影。
長大後我才發現,我媽根本是個情緒教育高手。她會精心挑片,什麼《小太陽的願望》、《放牛班的春天》、《楚門的世界》,全是那種既溫暖又富有哲理的電影。
有一次我國中被朋友排擠,哭著回家。那晚她什麼也沒說,只是放了一部《跳出我天地》。我邊看邊掉眼淚,直到最後一幕主角跳起來的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舞台,別人怎麼看你,其實沒那麼重要。
我媽用電影陪我度過好多低潮,讓我慢慢學會如何自我療癒。她說:「人要有感覺,才會長出同理心。」這句話,我一輩子記得。
課本教我們什麼是人性,什麼是道德,什麼是歷史事件,但電影讓你看到人性怎麼扭曲、道德怎麼崩塌、歷史怎麼血淚交織。
我有個朋友阿哲,是個理工男,平常不看什麼電影。直到有一次他跟我一起看了《辛德勒的名單》,他一開始還邊吃爆米花邊說:「黑白片喔,會不會太悶?」
結果看到一半,他默默放下爆米花,眼神變了。看到最後他沉默很久,才跟我說:「我以前都覺得歷史課本好無聊,但這部電影讓我第一次覺得,這些不是故事,是一條條生命。」
之後他竟然開始主動看戰爭紀錄片,還去圖書館借了三本二戰相關的書。電影改變了一個人的興趣,也重新連結了他對世界的感知。
我跟我爸的關係一直很尷尬。他是那種傳統、沉默寡言、不懂得表達情感的男人。我們很少說心事,常常只有尷尬的沉默。
有一年父親節,我破天荒買了兩張《一代宗師》的票,跟他說:「爸,陪我去看這部吧。」他點點頭,沒說什麼。
那天看完電影,我們一邊走路回家,他突然說了一句:「人一旦錯過了,就再也回不去了。」我轉頭看他,他眼眶紅紅的。我那一刻才明白,原來他一直在懷念一個他沒能實現的夢。
那是我們第一次有了深度對話,也從那天起,我們多了一種不需要太多言語的默契。電影不只打開了我們的話題,也讓我重新認識了我的父親。
有一陣子我壓力大到快爆炸。白天上班、晚上進修、週末還要幫忙家裡的事務,完全沒有喘息空間。我那時甚至開始懷疑:「這樣拚命到底為了什麼?」
後來有天,我在Netflix上隨便點開《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原本只是想放空一下,沒想到看完整個人都輕了下來。
女主角放下工作、離開原本生活的城市,去義大利吃義大利麵、在印度靜心、在峇里談戀愛。那不是叫你真的要辭職去環遊世界,而是提醒你:「你有權利為自己停下腳步。」
我看完那部電影,決定每週給自己半天的「什麼都不做日」,不安排、不計畫,就放空、走走、看看書或看電影。那段時間,我的生活重新有了呼吸的空間,也找回了自己的節奏。
推薦一些改變我人生觀的電影,如果你剛好也在人生某個轉角口,不妨看看:
這些電影有的讓我落淚,有的讓我笑出來,但每一部都在某個階段,點醒了當時的我。
回頭看,我還是很感謝自己讀過的書,它們給我邏輯、知識和框架。但真正讓我「活出來」的,是那些電影、那些角色、那些兩小時的沉浸與共感。
你可以從電影學到情緒管理、人際關係、歷史文化、創意思維,甚至學會如何去愛、去放下、去勇敢。
重點不在你看了幾部電影,而是在電影裡,你有沒有真的「看見」自己。
當你覺得迷路了,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不妨給自己兩個小時,挑一部電影,好好地沉浸其中。
或許你會在某句台詞裡得到啟發,也許會在某個角色身上找到共鳴,甚至只是單純地被療癒,那也很棒。因為電影,不只是讓人逃避現實,更是幫你重新看清現實的工具。
你呢?有沒有哪一部電影,在某個時刻影響了你、陪伴了你、改變了你?那部片對你來說,是不是也比書本還「有用」?
留言跟我分享吧,也許你的故事,會讓更多人獲得力量。
如果你也喜歡從日常裡找到靈感、喜歡用電影和生活對話,那就追蹤我吧!
我會持續分享更多關於成長、觀察、感悟、情緒、電影、旅行和那些「沒寫在課本裡的人生課」。
有些事,是學不來的,但可以感受得到。希望我們都能成為那種,用心生活、用愛感受世界的人。
電影的魅力,總是能觸動心靈 我常常想,為什麼電影這麼迷人?它不僅僅是一場視覺和聽覺的盛宴,更是一種情感的交流。每一部電影,都像是一場人生的縮影,從一開始的開篇,到高潮的情感爆發,再到結尾的回味無窮,每一幕都在我們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記。這樣的情感牽引,特別是在和最愛的人一起看電影時,會更強烈。 記得有一段時間,我和最好的朋友,每個週末都會選一部電影來看。那段時間,我們的生活節奏特別快,工作和學業都讓人喘不過氣來。但每當週末來臨,兩個人會坐在沙發上,泡上一壺茶,選一部電影開始共度時光。那時候我們會毫無保留地談論自己的感受,電影中的每一個情節都會引發我們的討論,有時候是一種心靈的共鳴,有時候則是完全不同的觀點碰撞。我們會互相挑戰對方的看法,甚至偶爾因為對某些場景的解讀不一致而開心爭辯。這樣的互動,讓每一部電影都變得無比有趣。
看整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