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男孩看電影

「如果,有一天我喜歡的對象也喜歡我,那不是很奇怪嗎?」(藍色大門,2002)

「如果,有一天我喜歡的對象也喜歡我,那不是很奇怪嗎?」(藍色大門,2002)

今天要和你分享的這部電影《藍色大門》,並非好萊塢式的商業鉅作,也沒有驚天動地的特效或情節,它只是一部關於青春、關於懵懂、關於探索自我認同的台灣電影。是的,光看簡介,你會以為這只是一部普通的青春愛情片,講述少男少女的戀愛煩惱。但對我來說,《藍色大門》卻像是一面鏡子,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反射出我對愛、對成長、對真實的各種疑惑與追尋。

它不是一部會讓人熱血沸騰的電影,它更像是一陣微風,輕輕拂過你的臉龐,帶走一些迷惘,留下一些淡淡的惆悵。它提醒我們,青春期不只是考試和聯誼,更是一段尋找自我的旅程,一段可能充滿困惑和痛苦,但也絕對值得珍藏的回憶。

我記得第一次看《藍色大門》的時候,還是一個懵懂的中學生。當時,我對同性戀的議題一無所知,甚至有些排斥。然而,電影中孟克柔和林月珍之間微妙的情感,卻讓我開始思考:愛,真的有那麼多框架和限制嗎?我們是不是常常因為害怕與眾不同,而壓抑了自己真實的感受?

那時,我正處於一個對自我認同感到困惑的階段。我努力想符合社會對「好學生」的期望,卻總是覺得格格不入。我羨慕同學的自信和灑脫,卻又害怕展現自己真實的想法和情感。

《藍色大門》就像一扇開啟我內心世界的大門,讓我看到了另一個面向的可能性。它讓我明白,誠實面對自己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即使這條路可能充滿挑戰,但至少我可以活得更真實、更自在。

後來,我上了大學,開始接觸更多元的文化和思想。我開始關注性別平權、多元成家等議題,也結交了一些同志朋友。我發現,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不應該受到任何歧視和偏見。

再次回顧《藍色大門》,我對孟克柔和林月珍的處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看到了她們在那個保守的社會氛圍下,所承受的壓力和掙扎。我體會到,勇敢地承認自己的性傾向,需要多大的勇氣和力量。

電影中,張士豪對孟克柔說:「我叫張士豪,天蠍座,O型,游泳隊,吉他社。長得還不錯。」這段看似無厘頭的自我介紹,卻充滿了青春的自信和活力。它也提醒我們,在尋找自我的過程中,不應該失去對生活的熱情和希望。

《藍色大門》也讓我反思,我們對「正常」的定義。社會常常將異性戀視為理所當然,而對同性戀者投以異樣的眼光。然而,愛,本來就應該是多元且自由的。我們不應該用單一的標準來衡量所有的人,而應該尊重每個人的選擇和感受。

畢業後,我開始工作,每天忙碌於工作和生活。我漸漸忘記了青春期的困惑和掙扎,也忘記了《藍色大門》帶給我的感動。

直到有一天,我偶然在網路上看到關於《藍色大門》的影評。我重新找出了這部電影,再次觀看。

這一次,我看到了更多以前沒有注意到的細節。我看到了孟克柔對林月珍的默默守護,看到了張士豪的真誠和善良,也看到了那個時代的台灣社會,對同性戀議題的保守和壓抑。

我開始思考,這些年來,我是否仍然保持著當初那份對真實的追求和對多元的尊重?我是否因為害怕與社會格格不入,而選擇了妥協和沉默?

《藍色大門》提醒我,不要忘記自己曾經是一個充滿理想和熱情的年輕人。不要因為生活的壓力,而放棄對真實的追求。不要因為害怕別人的眼光,而壓抑自己真實的感受。

這部電影也讓我明白,成長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尋找和認識自己的過程。我們可能會迷失方向,可能會感到困惑和痛苦,但只要我們保持著對真實的渴望,總有一天,我們會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藍色大門》不是一部完美的電影,它有一些瑕疵,有一些不足。但它卻是一部真實的電影,它觸動了我們內心深處的情感,它引發了我們對人生和對愛的思考。

它就像一位老朋友,默默地陪伴著我們,在人生的不同階段,給予我們不同的啟發和力量。

所以,如果你也曾經對自己、對愛情、對未來感到困惑,不妨找來《藍色大門》看看。或許,它也能帶給你一些安慰和啟發。或許,它也能讓你更加勇敢地,去面對真實的自己。

《藍色大門》的結局,並沒有明確地交代孟克柔和張士豪的未來。但它給了我們一個開放式的想像空間。或許,他們會在一起,或許,他們會各自走向不同的道路。但無論如何,他們都將在彼此的生命中留下深刻的印記。

就像我們的青春,總會過去,但那些曾經的經歷和感受,將永遠留在我們的心中。

而《藍色大門》也將永遠是一扇開啟我們內心世界的大門,讓我們在迷惘的時候,可以回到這裡,重新找回對真實的追求和對愛的渴望。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

 最後更新時間 2025-08-20 要更新請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