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這次真的「很不客氣」
如果你跟我一樣,是那種從小看到大、明知道會被嚇到還是忍不住會去看的類型,那你一定懂《絕命終結站》對我們這代人有多「重要」。從第一次看到有人因為高速公路上的一根鋼條飛進車子刺穿腦袋開始,我就知道這系列跟一般恐怖片不一樣。它沒有什麼傳統鬼怪,也不靠怪物或殺人魔,而是靠「生活中每一件你沒注意到的小事」,讓你產生一種恐怖又無力的焦慮感。
這次的新作,《絕命終結站:血脈》,從預告出來開始就引起一堆討論。不只是因為它是睽違14年的續集,而是這次導演們真的很拼。他們不只拉回了系列經典的風格,還端出不少刷新觀眾三觀的橋段。我一開始看到片名「血脈」的時候還想說,是不是要搞什麼鬼怪血統之類的,但實際上一看才發現,這比「鬼片」還狠。
先來講講我看到最震驚的一段新聞:他們這次請來了一位71歲的退休演員伊薇特費格遜,讓她拍攝一場全身著火的戲。對,全身點火,不是CG,不是用替身,是她本人上陣。我第一次看到這消息時整個傻住,因為71歲耶!這個年紀的阿姨在我們家裡可能只是偶爾跳跳土風舞,幫孫子熱牛奶,最多最多就是爬個山還要拿拐杖,但人家居然穿上特製的防火衣,在鏡頭前面點燃自己!她甚至還打破了「最年長火焰特技演員」的世界紀錄。這不是傳奇,這根本是神話。
我立刻想到我阿嬤,80出頭的那種,一年三次健檢,出門還一定要有人攙扶。如果我跟她說「阿嬤你想不想來拍電影,要全身著火」她八成會翻白眼再拿佛珠丟我頭。我阿嬤最怕的事情就是廚房瓦斯爐,她連燒水都交給我媽來做。想像這樣的年紀、這樣的身體,竟然可以站在片場,燒成一顆人型火球還笑得出來,真的只能用佩服來形容。
但更讓人佩服的是她的心態。有演員說當她被點燃的那一瞬間,現場所有人都安靜了,緊張到不行,可是她本人卻像在參加一場奇幻冒險一樣興奮。這種心態根本不是年紀能限制的,這是對生命的熱情,對藝術的尊重,也是一種無懼的態度。那一刻我突然覺得,我們這些「自以為年輕人」好像早就輸了。我連搭雲霄飛車都還要猶豫半天,人家71歲照樣燒給你看,這怎麼比啦?
而這也不是唯一讓我大呼過癮的場面。還有一場戲是女主角布蕾克貝辛格被吊在一棟多層樓高的大樓外面。不是用電腦動畫假裝高,而是真的用鋼索把人吊到半空中。她自己說,因為真的太高,拍攝過程中的緊張感根本不需要演,那是真怕掉下去。導演們刻意用實體特效,就是為了那種「真實到觀眾會冒汗」的感覺。
我超有感,因為我小時候曾經被吊過一次。不是電影,是我表姐的婚禮,為了搞一個什麼空中送花的橋段,把我這個當時12歲的小胖子吊上場,然後鋼索卡住,我整個人停在半空中。那時候我哭得超慘,還被親戚笑一整年。所以當我看到布蕾克那段戲,我只想說:「女神不是普通人可以比的。」
不過《絕命終結站》這系列最讓人著迷的,還是它獨特的死亡設計。從第一集開始,每一場意外都像是一連串看似無關的小細節堆疊而成的「死亡骨牌」。最恐怖的地方在於——這些事都有可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生。像那集雲霄飛車脫軌,我有一個朋友就是因為看完之後再也不敢去遊樂園。她以前是那種瘋狂愛玩過山車的女生,我們大學畢業旅行她還去排了五次飛越太空山,但看完《絕命終結站3》後,她直接退票說她突然怕高了。
另一個朋友則是因為那集高速公路鋼條飛來飛去的場景,看完之後從此不敢開車跟大卡車同車道。她還真的有一次硬是變換車道結果被後方超車按喇叭,差點出事。那時候我還笑她太誇張,結果現在看來,她可能比我聰明。因為當你看了這些死亡設計後,你真的會不自覺開始「防範未然」。甚至我認識一個牙醫朋友說,有病人看了那集牙醫診所內爆炸的片段之後,再也不敢來洗牙。我想說你怕什麼,我們又不是真的牙醫會放鳥飛來飛去搞亂電線,可那片段就是讓人有一種心理陰影。
這一集,《絕命終結站:血脈》,直接把「死亡名單」的範圍拉到家族三代。也就是說,如果死神盯上你,那你阿公、你老爸、你的小孩都可能一起中獎。這不只是死,而是徹底的「清帳」。聽起來真的很像中國古代的「誅九族」,連坐的概念我一聽就想起我那個總是拖我下水的表弟。以前我們偷吃冰箱蛋糕,我只咬了一口,剩下的都是他吃的,結果被我媽發現時我們兩個一起被罵。我表弟還說:「哥,我們是一家人啊,要同甘共苦。」現在想起來,死神的邏輯可能也是這樣,「你們有血緣,就一起上路吧!」
導演們也說他們這次特別想加入一些現實感,比如懼高症。他們想把觀眾心中最真實的恐懼實體化,這也是為什麼這集特效場景都特別著重在「看起來好像真的會發生」。IMAX大銀幕下,觀眾會有種自己正身處120公尺高空的暈眩感。我已經想像得到那種視覺壓力,尤其對我這種懼高的人來說,根本是身心雙重折磨。還記得我去爬象山時,朋友要我站在那個透明玻璃觀景台上拍照,我硬是退了兩步,只拍到樹。她還笑我說:「你這樣要怎麼當網美?」我回:「我連當個正常人都快崩潰了,還管什麼美不美。」
這次的主角是一個大學生,叫史黛芬妮。她一直被可怕的惡夢糾纏,於是決定回到家鄉尋找解脫之道,也想拯救家人脫離詛咒。聽起來有點像靈異劇情,但其實這個設定很符合現代年輕人的狀況。現在壓力大、睡不好,做惡夢根本不是什麼稀奇事。我表妹去年考研究所時天天做夢夢到考試遲到、答案全寫錯。她看到史黛芬妮的故事,第一反應就是:「我懂她的痛,我也想回家找解脫。」
而最讓老粉絲驚喜的,是那位出現在前幾集、總是帶著詭異微笑的驗屍官這次會揭露他的身世。他從第一集就像是一個知道死神真相的人,但又永遠只說一半,這種角色最吊人胃口。現在他終於要開口講實話了,影迷應該會坐等他爆料。
我對這系列最大的感觸,其實就是它讓我們「重新審視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小細節」。我們常常覺得自己活得很安全,但其實只要一個杯子倒下來、一個電線鬆動、一個瓦斯忘了關,就可能產生一連串無法挽回的悲劇。《絕命終結站》把這種恐懼放大,再用戲劇的方式呈現,讓我們在心跳加速的同時,也偷偷警惕自己。
有些人可能會說這種電影太誇張,但我覺得它其實滿誠實的。因為人生本來就不保證安全,每個明天都可能是意外的開始。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今天、注意那些微小的危險,然後在還能大笑的時候,好好享受。
這部電影不會改變你的世界觀,但它可能會讓你下次在搭電梯時先看看電纜有沒有鬆、吹頭髮時注意插頭有沒有接好、下樓時不再穿襪子滑來滑去。這些小小的改變,就是《絕命終結站》的魔力所在。
所以這次我已經買好票準備進戲院,還特地約了那些以前一起被嚇到躲進爆米花桶裡的老朋友們。我們打算再一次挑戰死神,當然是坐在電影院最中間的安全區域,不靠牆、不靠走道、也不靠任何可能掉下來的燈。
你呢?準備好再次面對那熟悉卻致命的骨牌效應了嗎?
電影的魅力,總是能觸動心靈 我常常想,為什麼電影這麼迷人?它不僅僅是一場視覺和聽覺的盛宴,更是一種情感的交流。每一部電影,都像是一場人生的縮影,從一開始的開篇,到高潮的情感爆發,再到結尾的回味無窮,每一幕都在我們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記。這樣的情感牽引,特別是在和最愛的人一起看電影時,會更強烈。 記得有一段時間,我和最好的朋友,每個週末都會選一部電影來看。那段時間,我們的生活節奏特別快,工作和學業都讓人喘不過氣來。但每當週末來臨,兩個人會坐在沙發上,泡上一壺茶,選一部電影開始共度時光。那時候我們會毫無保留地談論自己的感受,電影中的每一個情節都會引發我們的討論,有時候是一種心靈的共鳴,有時候則是完全不同的觀點碰撞。我們會互相挑戰對方的看法,甚至偶爾因為對某些場景的解讀不一致而開心爭辯。這樣的互動,讓每一部電影都變得無比有趣。
看整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