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神鬼奇航》(Pirates of the Caribbean),說穿了也不過是一部以海盜為主題的冒險片。刀光劍影、詭計與背叛、寶藏與詛咒——很符合迪士尼一貫的娛樂大片風格。可奇妙的是,每當人生走到一個卡住的節點,我總會想起那個歪著帽子,永遠搖搖晃晃卻從不真正跌倒的傑克·史派羅船長。那種自由的姿態與不按牌理出牌的精神,好像總是在提醒我:有時候,困住我們的不是世界,而是我們自己給自己的規則。
我還記得第一次看《神鬼奇航》是在大學一年級,那時候剛搬進宿舍,什麼都新鮮卻又有點不安。晚上室友不在,寢室只有我一個人,電腦放著下載好的電影清單,隨便點了這部。原本只是為了消磨時間,卻沒想到,一邊看,一邊忍不住跟著船長笑了。電影裡那種不設限的海上冒險感,和我那時正要展開的新生活,意外地有種微妙的呼應。
大學那幾年,我是那種表面上看起來隨和、實際上卻總是給自己很多規矩的人。選課要挑有用的、社團要參加對履歷有幫助的、連吃飯都要算熱量。身邊的朋友常常說我「太理性」,但其實那不過是因為心裡怕犯錯。怕走錯一步就滿盤皆輸。這樣的心態,讓我很難真正放鬆,也很難接受人生中那些意外。
那時候再看《神鬼奇航》,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不是海戰場面,也不是愛情線,而是傑克·史派羅那句話:「我是無所不在的——傳說。」他總是一副輕描淡寫的樣子,明明什麼都沒有,卻好像什麼都不缺。那種自在,是我完全學不來的。
但也因為這樣,反而讓我開始反思:為什麼我這麼怕犯錯?為什麼我總是覺得自己必須要有一個完美計畫,才能開始行動?
那是一段自我摸索的日子。我試著學著像傑克一樣,即使手上只剩一艘破船、一瓶朗姆酒,也要往前走。那個時候,我開始接受一些非主流的選擇,比如參加朋友揪的即興劇社團,雖然我根本不擅長表演;又或者,某個暑假,臨時決定獨自去旅行,完全沒有計畫,訂了張機票就出發。
那趟旅行途中,我在一間青年旅館遇到了一位來自荷蘭的背包客。我問他為什麼選擇一個人到亞洲來,他聳聳肩說:「Just feel like it.(就是想這麼做。)」那句話聽起來輕描淡寫,卻讓我心裡一震。
「Just feel like it.」這不正是傑克·史派羅船長式的活法嗎?不用太多理由,也不用過度計算,單純因為「覺得這樣做」,就勇敢往前。
回到台灣後,我並沒有馬上變成那種自由奔放的人。但我開始學著放下一些自以為是的框架。例如,面對感情,不再總是挑「條件好」的人,而是開始重視自己跟對方相處起來的感覺;例如,工作上不再只做安全牌,而是願意試試看不同的領域。
有趣的是,當我越來越能接受「意外」這件事時,人生反而比以前更加順利。就像傑克說過的:「真正的海盜,永遠不會完全依靠航海圖。」因為有時候,最好的路,是走著走著才發現的。
這部電影在我心裡,已經不再只是娛樂片那麼簡單。它像是一種人生態度的提醒——也許我們不需要時時刻刻都那麼有計畫;也許所謂的成功,不是擁有一艘最豪華的船,而是即使只有一艘小艇,也能帶著笑容駛向未知的海域。
有一陣子,我工作遇到瓶頸,日復一日都覺得很茫然。有天晚上,無意間又重看了《神鬼奇航》。那晚特別晚,凌晨兩點多,窗外的雨滴打在窗邊,和電視螢幕上的風浪混在一起。電影演到最後,傑克站在船頭,背後是無盡的海,臉上帶著那種既放肆又孤獨的笑。我突然眼眶有點熱。
那一瞬間我明白了:原來,真正讓人自由的,不是外在的選擇,而是心裡的那個態度。
回過頭來說,我知道自己不可能真的變成一個海盜——現實裡有房租、水電、責任。但我希望,無論將來走到哪裡,心裡都保有那麼一點點傑克式的幽默感與冒險精神。
或許這才是《神鬼奇航》真正想傳達的:人生就像大海,永遠無法完全預測潮流和風向,但只要心裡有方向盤,即使浪再大,也能笑著往前。